阅读历史 |

第一百八十七章 重八,多吃点(1 / 2)

加入书签

“太子,我回来了。”

再度从倭国归来的陈然,于石头津码头旁,邀请朱标上船看看这次的收获。

造船厂里的船还在建造之中,这次去倭国依旧是用的商船。

只不过规模比起上次更大,达到了七艘之多,其中有两艘更是八百料的巨船。

中土并非传说中的无视大海,早在宋时就已经是世界最大的海贸之地。

民间海船很多,个头也是越来越大。

达到八百料的大船,已然是不少。

“子厚。”笑容满面的朱标,熟练的往船舱走“这次弄回来多少好东西?”

“还是老三样。”

船舱内依旧是以金银矿石,以及铜条为主。

不过这次更多了些别的货物。

“这味道...”来到船舱的朱标,当即捂住了鼻子“硫磺?”

“品相非常好的硫磺。”陈然介绍“都是从火山附近开采出来的,绝对纯天然的好东西。”

这个时代的硫磺,其实是一种药材。

解毒杀虫,补火助阳什么的。

当然了,道士们炼丹也是要用。

最主要的用处,消耗量最大的,则是军伍之中的火器。

没错的,早在朱元璋时期,中土的军队就已经大规模装备火器。

明军大规模装备火铳乃至于火炮,其规模远超世界任何一個国家。

著名的鄱阳湖水战之中,明军就大规模使用火器,成功击败了实力更强的陈友谅。

至于说几百年后还在使用大刀长矛弓箭什么的,完全就是鞑子为了自己的统治,刻意毁灭中土文明进程。

“很好。”朱标连连点头表示满意“作价几何?”

大明腹地几乎不产天然硫磺,因为缺乏火山。

要么就是从外面进口来的,要么就是通过提炼黄铁矿获得。

这就导致,硫磺的价格昂贵。

“卖个关子。”陈然笑言“太子不妨猜一猜。”

“现在市场上的硫磺价格是一斤五百文。”朱标仔细想了想“每斤百文?”

陈然摇头,抬手比划了一个八。

“八十文?”朱标大笑“这可真是赚大了!”

“殿下想多了。”陈然摇头“在当地的收购价是每斤六文钱,额外还有两文的运输费。所以成本是一斤八文钱。”

‘嘶~~~’

朱标瞪眼“八文一斤?怎么可能?!”

“的确如此。”陈然点头“若是咱们自己的船好了,那就是六文一斤。”

“太子你是不知道啊,倭国的平民太穷了。我们过去拿出大明的铜钱,在他们那儿叫做良钱,他们自己做的钱叫做恶钱。开出六文一斤的价格收硫磺,当天就有成百上千的当地人,跑去火山背硫磺回来。”

陈然绘声绘色的描述自己的倭国之行“咱们的甲胄一拿出来,当地的藩镇立马就跪了,真的是要什么给什么。”

“洪武通宝一拿出来,什么都能买到,而且价格极为便宜。”

陈然取出了一把匕首,朱标身后的随从,顿时瞪大了眼睛。

好在他并没有刺王的意思,而是用匕首划开了一旁的麻布袋。

上好的大米,哗啦啦的流淌出来,洒落在脏兮兮的船舱里,很是刺眼。

“不要浪费粮食。”一脸惋惜的朱标,上前将麻袋提起来,塞进了随从的怀里“倭国的大米?”

“是。”陈然收起了匕首“倭国的大米质量很高,产量也很大。”

“倭国多火山,不但盛产硫磺,而且土地也因为火山灰的堆积,变的非常肥沃,所以产量很大。”

这也是为什么,倭国那种多山的地方,却能够养活那么多人口的缘由所在。

“倭国一年的大米产量,差不多有两千万石。”

这话让朱标震撼“真的?”

“比这些金矿石还真。”陈然应声“皇明一年粮税也才三千万石而已,拿下了倭国,扒他们一层皮,每年多弄上千万石的粮食不成问题。”

陈然的话语,带着强烈的诱惑性,让朱标都不由自主的开始畅想。

洪武年间大明的税赋,主要还是以粮食为主。

每年三千万石的粮食收入,是整个国家的保障。

不过这个税收程度已经到头了,想要短时间内大规模增加,几乎不可能。

想要发动大规模战争,像是出兵漠北什么的。

又或者想要搞大工程,像是做河工,疏通运河什么的。

那就需要进行多年积累,攒够了钱粮物资,才能开始办大事。

可若是如同子厚说的这般,每年从倭国弄来上千万石的粮食...不,只需要数百万石的粮食,他就敢明年就发起对元庭余孽的大战!

呼吸急促的朱标,缓了好一会才平静下来。

“此事,孤会郑重考虑。”

听了这话,陈然就知道事情成了。

没有哪个想要有所作为的皇帝,常务副皇帝会对数百万乃至上千万的粮食收入没兴趣。

至于被收刮走了上千万石的粮食,那些倭国人吃什么,谁都没有提及此事,仿佛都忘记了一般。

在陈然看来,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