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5章 大秦之兵,死战不退(1 / 2)

加入书签

数日之余! 大秦帝国,南疆! 会稽郡。 南望城。 一座边疆大城,曾经归属于三越之地。 不过却被大秦帝国打了下来,修建城池,移民充边。 十数万百越、山越蛮夷,妇孺老幼之辈,被南越大军推向了前方。 后方站着督战队,手中持握宽大长刀斧钺,目光冰冷的看着前方十数万炮灰。 敢有逃跑者,杀无赦! 以百越、山越的部落蛮夷,来为南越铺路。 “杀!” “给老子冲!” “再磨磨蹭蹭的,一刀把你们砍了!” 南越大军督战队高声喝道。 百越、山越蛮夷面色仓惶着躲避身后兵锋,朝着前方南望城攻了过去。 宛若潮水海浪一般,一波接着一波,无穷无尽。 “风!” 南望城城墙上方,大秦士卒一队队排列着。 举起手中长弓劲弩,弯弓搭弦,朝着下方抛射。 噗呲噗嗤! 一声声血肉闷响,鲜血飞溅。 冲在最前头的百越、山越蛮夷瞬间死伤一大片。 足足数百上千人! 不过伤者嘶吼着意欲撤退,却被身后蛮夷裹挟着继续前行。 死者在十数万蛮夷前行脚步之下,化作血肉泥水。 轰隆隆! 在死伤了上千人情况之下。 南越蛮夷推动着百越、山越蚁附攻城。 扛着一个个梯子搭在城头就意欲爬上。 不过却被燃烧的滚木狠狠砸落,将敢于攀爬者砸落。 “啊!” “不要!” “该死的,放我们进去!” 百越、山越蛮夷怒吼着,欲要攀爬而上。 然而随后梯子就被狠狠推落了下来。 三越之地,毕竟城池稀少,攻城战不多。 不像是中原经历了不下千年的大规模战争,攻城利器有云车之属。 看得这一幕,南越将领眉头一皱,挥了挥手,让后方抓紧时间制作的云车推了上来。 云车还是他们付出了许多性命之后,才明白必须要制造,不然根本无法攻城。 杀! 云车巨大,搭在城墙头上,根本就无法推倒。 一个个百越、山越蛮夷顺着云车攀爬而上,手中拿着长矛以及弯刀呼啸着向拼命抵挡上方攻击。 紧随其后,是南越士卒借助前方之人掩护,吸引攻击,迅速前行。 滚木呼啸砸落,沸腾金汁倾盆而下。 火油洒落,火焰升腾,迅速将波及的云车以及三越士卒汹汹燃烧! 轰! 滚木将一个个三越攻城士卒砸落,沸腾金汁扑面而来,根本没有办法抵挡。 瞬间被滚烫的恶臭之物包裹了全身,剧烈疼痛让人禁不住痛苦哀嚎着,摔倒了下去,一阵阵恶臭更是让人反胃。 终于,在牺牲了不知道多少人之后。 城墙上头,大秦帝国守卫士卒,发现所有储存的滚木金汁火油等等用光了。 百越、山越蛮夷登上城头,迅速朝着四周汹涌杀了过去。 而三越士卒距离如此之近,用弓箭已然无用,只得贴身进行白刃战。 挥舞着大戟长枪,朝着前方攀上墙头的三越蛮夷刺了过去,同时竖起盾牌抵挡。 身后一个个刀斧手持握长刀大斧,对着敢于冒头翻过来的三越蛮夷就是一斩。 血肉飞溅,肢体断裂! 砰! 一声闷响,一个大秦士卒倒在三越蛮夷铁锤之下,头颅深深凹陷下去。 还有更多大秦将士,在密密麻麻蛮夷冲杀之下,不断阵亡。 以伤换伤,以死换死! 南越大军丝毫不在乎百越与山越蛮夷的生命。 面对源源不断攀上城墙的百越、山越蛮夷,南望城守城将士逐渐感到了疲劳,就连脚步也不由得动摇。 城墙上已经有三越士卒冲杀上来,登上城墙,朝着两侧不断扩张空间,用来接引身后援军。 南望城已经杀了数万人,数日攻战无论是心神还是身体,皆是负担太重。 “换防!” 南望城守将当即下令。 城后无数士卒纷纷登上城头,接替防线。 对面南越却不死不休,疯狂逼迫着百越、山越蛮夷作为炮灰前冲。 城池之下。 南越士卒推着攻城车狠狠的撞在了城门上,使得城门一阵摇晃。 好在后方有大秦士卒搬运了沙袋杂物等等阻挡,将城门牢牢抵挡住。 城墙之上。 百越、山越蛮夷尸身不断摔倒,大秦士卒亦是被汹涌而来敌军斩杀。 一片密密麻麻,双军混战。 “加大力度!” 南越主将大喝一声,说道:“只要突破了这道防线,就算是彻底进入大秦帝国境内了,再也没有任何大城可以阻挡我南越大军脚步。” “诺!” 麾下将领应声道。 转身带领麾下士卒,又拉出来了一支上万人百越、山越蛮夷。 百越、山越蛮夷人心惶惶,他们都看到了之前被拉出来的那些人是怎么死的。 完全不把他们当做人看! “尔等若是攻下城来,可获得自由身,若是不愿,那就是死!” 将领冷冷吩咐道。 在南越大军逼迫之下,百越、山越蛮夷在获得了简陋武器之后,连个甲胄也没有,就朝着南望城冲了过去。 蚁附攻城。 登上云车。 冲上城墙! 每一个步骤都要死无数人,可是在南越督战队兵锋之下,他们只得屈从。 南望城将士被迅速消耗着,原本足足两万守军,数日之下已不足三千人。 城墙之上,更是被南越大军打下了数个缺口,后面三越士卒不断支援而来。 南望城,岌岌可危! “洪将军,恐怕守不住了!” 一名将领看着城下遍布大地堆积成山的尸体,甚至已经将护城河完全填满了。 南望城守将洪将军面色肃正,望着远处黑压压一片的南越大军,心中沉到了极点。 对面根本就不在乎人命,用百越、山越作为炮灰。 收回目光,看向近前。 只见城墙之上,大秦与南越双方士卒激烈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