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丰收,挣大钱(1 / 2)
余粮早早的组织了车队,带着卢大山和卢小山兄弟俩,以及一些临时招来的工人回了村子。
每家都种了几亩不等的土豆,就余家二房最多。
余林不急,先去别家帮忙。
余粮带的人也帮忙,工钱由余粮出。
花了五天时间,净收土豆四十万斤,又花了两天,余家二房净收土豆八万斤!
余粮按照提前定好的市场价,每斤两文钱收购。
余家大房六亩土豆,收了两万四千斤,留了四千斤,剩下两万斤进账四十两银子。
王族长家和孙成山家都学着大房留了种,剩下的卖了不到三十两银子。
村里其他人家种的都不多,进账也都在几两到十几两不等。
所有人都选择留下一部分土豆,一是为了留种,二是为了留下当做粮食。
不管什么时候,手里有粮食都不愁。
最后是余家二房,八万斤土豆,留了三十亩地的种子,还有储存粮食,卖了七万斤,进账一百四十两银子。
刘氏早几年就不管钱,家里也没什么中公之类的,各自挣的钱愿意给她就给,不愿意给就自己留着。
所以这卖土豆的进账也让他们平分。
最后兄弟三人一致同意给刘氏五十两,剩下九十两银子兄弟三人,一人三十两。
全村没有不眼红余家二房的,但当初买一百亩地的决定,他们也做不了。
现在手里有银子了,开始思考是先翻新房子,还是继续买地。
余粮组织的车队,一次也只够拉走一半。
剩下的还需要再来一次。
十月中旬,土豆全部运走,又忙碌了半个月种上冬小麦。
歇了口气,转眼进了冬天,赶着第一场雪落下之前,十一月中旬,全村再次齐心协力收了红薯。
依旧是和土豆一样,余粮带了车队过来收,和土豆一样的市场价,两文钱一斤。
每户人家都留了种子和屯粮,剩下大部分都卖出去,也卖了不少银子。
至此,村里开荒的地全部空了出来。
十一月底,第一场雪如约而至。
人们裹上厚厚的棉衣,尽可能的都待在屋里不出门。
余家二房堂屋里放置了炭火,一家人都围在火炉边取暖。
火炉里还烤了土豆和红薯,发出甜甜的香味。
刘氏带着杨氏和姚氏做着新年冬衣。
张氏看着婴儿车里的余雎和余安安。
余森在一旁角落捣鼓着草药,余木和余林则打着土胚块,给玉米育苗。
佑佑和鲤儿凑到一块,不知道在涂写什么。
玄天道长继续考问着余泽的功课,为开春的县试做准备。
一家人其乐融融。
“咚咚咚”一阵敲门声响起。
刘氏道:“老二去开门。”
余林起身往外走去,王族长和孙成山站在院门口。
他道:“东来叔,成山叔门没锁,你们进来就是了!”
边说边上前打开院门。
王族长笑着问道:“大林不忙吧?”
余林道:“不忙,先去堂屋,外面冷。”
三人前后走进去。
刘氏抬头看见是他们,便打了声招呼:“快坐快坐!云娘给你东来叔他们倒水。”
堂屋里杨氏搬了两个凳子,放在火炉边上,又给两人一人倒了杯热茶。
王族长吸了吸鼻子,一股甜丝丝的香味扑鼻而来。
“哟,你们倒是会吃,这样烤着不怕糊了吗?”
杨氏解释道:“这是佑佑说的,把握好火候,这样烤出来只会糊外面一层皮,里面的瓤香甜软糯,很好吃的。”
孙成山道:“你还别说,这倒是给孩子们找了个合适的零嘴。”
孩子们爱吃甜的,城里的糖块买不起,这烤出来的红薯香甜,正正好。
“家里现在不缺红薯土豆,没事就给孩子们烤着吃,现在最起码不让孩子们饿肚子!”
言归正传。
刘氏问道:“他叔过来,是有啥事吗?”
王族长说道:“唉,是来问一下,这地里都空出来了,要弄些啥,总不能一直这样空着。”
“那这事儿得问问老二和老三。”刘氏说道。
余林点点头:“我和老三商量过了,今年虽然只种了土豆和红薯,但这个时间看来,还是比较紧张的。”
“土豆成熟需要两个月,红薯和玉米都需要三个月,这就是七个月,中间收粮播种需要两个月,这就是九个月,还有水稻冬小麦,差不多这农忙确实要从年头忙到年尾。”
“我和老三商量了一下,水稻在三月育苗,四月下地插秧,冬小麦在十月底播种,剩下的时间里,红薯五月下地,八月收获,玉米在六月下地,九月收获,土豆耐寒,头年十一月下地,第二年三月收获。”
“这样来算的话,只有土豆的成熟时间被延长了,如果是夏季只需要两个多月,换到冬季,则要时间长一点,这样的好处则是不用所有农活都挤在一起,让大家忙的晕头转向。”
“同时,比如东来叔家十亩地,现在播种土豆,便可这十亩地全部种土豆,来年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