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3. 第 43 章 运河威力(1 / 2)

加入书签

终于等到船只停泊在德州, 船长说船只会在这里停泊半天,霍霖他们收拾齐整终于可以下船去了。 “德州德州,禹疏九河, 其五在德, 德州真可谓说是因河水而生啊。”晏温他们在下江南时也稍微了解了下运河周边城市的基本情况,不过下船看到这渡口的繁华景象还是不由得感慨。 “德州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能够控三齐之肩背,为河朔之咽喉, 不过随着汇通河淤塞, 对它的影响也颇大大,或许它以前更繁华也说不定。”霍霖看着这人来人往的景象说道。 [1] “公子说的对, 德州素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几位公子第一次来德州, 要不要小的给您带带路?”一个明显是中年男人的浑厚声音响起。 霍霖他们听到旁边有说话的声音,转头,没看到,再转头, 没看到。 “几位公子要不要低下头看看?”中年男人的声音再次响起。 霍霖他们往下看去,只见一个身材如三岁稚儿般高却长着一脸络腮胡子的中年人站在霍霖旁边。 眼中惊讶了一瞬随后恢复如常。霍霖与晏温、沈书曜笑道:“是您要给在下介绍德州?” 那中年人脸上扬起大大的笑容:“在下大福, 如若几位公子不介意, 那当然是最好。” 于是名为的中年人就自发的充当起了霍霖一行人的大导游。 大福带着霍霖沿着城中一路吃过去,介绍过去, 当走到德州西代官屯处,大福介绍道:“几位公子可知道白面?” 霍霖他们猜测:“顾名思义白色的面条或面团?” 大福笑着应和:“是的公子, 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地方叫做‘白面口子’。” “这个名字真奇特, 可是有由来?” “它的由来就是曾经有人用白面堵住过运河所开的口子,是这一段运河大堤的名字。”说着指着这大堤给霍霖他们看,霍霖他们仔细看去, 只觉得这河道的位置极其曲折,水流湍急冲击力极大。[1] 霍霖回想自己脑中看过的关于运河整体的水体图,迟疑地问道:“我记得得德州的上游是南运河,若是雨水充沛的夏秋季节这段河道可能就没有那么顺畅了。”毕竟这九曲十八弯的要泄洪可没那么容易。 “这位公子说的没错,当它闹大水的时候我们这下游就遭殃了。”像是回忆起以往,大福叹气:“下游堤坝若崩溃,洪水冲到岸上就会毁坏无数的田庄,无数百姓和动物的尸体被冲走。这洪水泡上尸体变成脏水,百姓得饮水啊,于是又传播无数疾病,最后成疫,我父亲就是因此丧命的……哎。”气氛一时有些凝重。 沈书曜试图打破僵局,转移话题道:“相信你父亲在天有灵也会保护你的,你刚刚说有人用白面堵住堤坝口子?” 大福也知道不能让气氛一直僵住,跟着沈书曜的话题说道:“是极,刚刚不是说这堤坝要是一着不慎就会决堤吗?这就是在□□时期的某年秋季又发大水了。” 霍霖他们一齐凝眉,好似又想到了刚刚大福说的那些惨剧。 “但是!这次不一样!”大福一拍大腿,“这次啊有人发现了这件事情啦!” 霍霖他们跟着眉头一松,好似看到了转机。 “那人发现了河堤漏了个小水沟!” 晏温惊呼出声:“这决口溃堤尽在眼前啊!” “是啊小公子,就在这时候,这人就把自己的面粉车推进河沟里,堵住了这口子,这才避免了一场溃堤之灾。” 【这个在我们这个地方也是有出现过的,当时一场暴雨让我们这里的堤坝决堤,为了堵住堤坝的决口很多人把自己的大车载着石头投入洪水中。】 【洪灾本来就损害百姓的利益了,拿坏的车或者直接投大石头不行吗?还让百姓损失钱财?】 【因为时间门成本啊,投车堵决口要不是迫不得已才没人想使用,车体积大可以罩住石头不被冲散,庞然大物才能堵住决口。】 【像之前九江大堤决口就是用了二十二辆大卡,两条驳船,甚至还有一艘重型驳船上面还装有快两千吨煤,很贵,但与百姓的生命和财产相比,只能说那都是微不足道的,毕竟一场洪灾就死了四千余人,倒塌快七百万间门房屋,牺牲了十几个战士】[2] 霍霖之前看前朝皇帝言说计民生之最要,莫如河工海防时还不甚理解,他现在好像理解了,他对着自己的两个同伴沉声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河工海防果然是重中之重,一场洪灾就可以毁掉一座城市。” 【不过我们这里的堤坝都非常坚固,建造的标准都是按照百年、千年、万年一遇的洪灾标准来建造的混凝土重力坝,可惜你们那边没有混凝土。】 其他弹幕都在聊他们那边曾经的洪灾,这条弹幕极快地被后续的弹幕刷走,毫无痕迹。 沈书曜他们现在也知道了河工海防的重要性了,看着这堤坝道:“光听就觉得让人毛骨茸然,真正之置身于此的人该有多无助。” “天灾**,有时候真的是防不胜防。”晏温感叹。 时间门也不早了,霍霖他们感谢了一番大福后就又要上船继续南下了,当然也少不了要付下酬劳,像大福这种其实就是在渡口繁华处随处可见的普通导客,想赚些外快或以此为生。 …… 运河遥遥无际,千里外斜阳西暮。 霍霖几人上船后就各自回去自己的房间门。 霍霖拿出自己的纸笔,把在今天所看到的的德州的水文环境画下来,并且记录下自己在其中的所思所感和疑问。 他以前极少了解河工海防方面的内容,这次在途中之所以能够相较于其他两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