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6章 明朝的那些人那些事儿(七十七)(1 / 2)

加入书签

【作为一名贰臣,洪承畴的一生注定不光辉,降清这一污点注定伴随着他的终身。】

【人们总是习惯性的用“忠与奸”、“好与坏”,两极化的看待一个人,在这样的评判标准下,要么是“忠臣”,要么是“奸贼”,要么是“忠君”,要么是“卖国”。】

【很显然洪承畴已经被打上了“奸贼”、“卖国”这样的标签。据说洪承畴曾为了感激崇祯帝的宠信,写了副对联帖在厅堂上:“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而他降清后,有人便将这副对联各加一字,变成了,“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

【浓浓的嘲讽感有没有,可见当时的江南文士对于洪承畴是有多么的瞧不起啊!所以说洪承畴最后的岁月,实际上是活在屈辱与尴尬之中的。】

洪承畴:“……”

对未来一片茫然的洪承畴再度冷汗直流,他完了,今日过后,他将名声扫地,人人喊打?

天幕,害他啊!

清朝统治们:“识时务者为俊杰!”

虽然他们也不喜欢这种贰臣,但是奈何他投降的乃是他大清,所以他们也能笑笑,表示理解。

【他入清后,曾回乡省亲,在泉州建造府第,洪府落成之后无一人拜访,冷冷清清的,偌大的府邸仅他一人居住,亲友、故旧不愿上门,甚至连他的母亲和弟弟也拒绝入住。】

【他的弟弟痛感国家灭亡、兄长投敌、发誓“头不戴清朝天,脚不踏清朝地”,携母亲避居船上,泛江隐居。看到母亲与弟弟如此忠贞,不知那时的洪承畴是否会后悔昔日的所作所为?】

他的弟弟和母亲倒是不错!

各朝各代下意识的如此觉得,至于洪承畴此刻除了苦笑还是苦笑。

未来的他的心情,他不得而知,可如今的他的心情却是糟糕透了。

而他的母亲和弟弟听了天幕之言,此刻也赶来了,用着失望的目光望着他,用着痛心疾首的语气呵斥他,“儿(兄长),你怎能如此?”

【可悲的是洪承畴既受到明朝遗民的强烈排斥,可也没有真正的为清朝所接受,初入关,洪承畴建议满族权贵汉化,学习汉族的儒家文学,而汉族的儒家文学注重忠君爱国,所以那些接受了汉族文化的满洲人也认为洪承畴名节有亏,不忠不孝。】

【洪承畴镇抚南方凯旋京城,于清是有大功的,可是预想中的封赏没有,贴心的安抚也没有,年迈的洪承畴在朝野异样的目光中走上了朝堂,历经了皇太极、顺治和康熙三朝,可皆未得到重用。】

活该!

崇祯帝恨恨的道,叛他大明,活该如此!

洪承畴则在母亲和弟弟谴责的目光中沉默不语。

皇太极:“……”

他重用了啊!用他来攻打南明朝廷,洪承畴作为他大清的先锋人员,干的相当不错啊!

顺治:“……”

他貌似也没有那么不重用他吧!

康熙:“……”

三等轻车都尉世袭职衔,不错了!

【洪承畴的一生是复杂的一生,他降清了,在汉人眼里他是卖国贼,在大是大非面前挺不起脊梁骨,可是他也并非毫无贡献,至少他在招抚江南方面,避免江南百姓生灵涂炭,为清朝早期的社会安定、完善各项制度、稳定局面皆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而在主播看来,洪承畴降清之举,是对是错还真不好说,对于贰臣,诸位老祖宗们也要理性看待,毕竟,若非万般无奈,谁想做贰臣啊!】

洪承畴苦笑,天幕这话可算是说到了他的心坎里,他并不觉得他是个不忠不孝的人,未来的他有此举动,想必真的是万般无奈吧!或者是那时的他有别的考量?

崇祯帝朱由检不乐,天幕这话怎么感觉有点替洪承畴推脱的感觉啊!

天幕是怕他一怒之下斩了洪承畴吗?

难道他不该死吗?

【忠君爱国,固然没错,可是也要看忠的是谁?若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昏君,你忠君,在主播看来,那就是愚忠。】

【举个例子,宋高宗赵构,人称完颜构、赵跑跑、赵九妹,割土卖地,一味求和,冤杀民族英雄岳飞,这样的昏君值得忠臣效忠吗?】

完颜构?赵九妹?

赵构脸色一阵扭曲,这都是些什么称号?

什么意思嘛!

他怎么不知道他有这些个名字?

之前一个赵跑跑,便已让赵构咬碎了钢牙,气极的他恨不得一箭射穿了天幕。

如今又来点他?

他招谁惹谁了!

宋太祖赵匡胤更是咬碎了牙龈,一口老血喷出,又是这个畜生!他大宋的脸面都让他丢尽了。

这些个名字一听就是侮辱性极强的,他赵匡胤怎么会有他这样的后代啊!

于此同时,生气的还有崇祯帝,天幕好端端的点名赵构干啥,莫不是意指他也是个不值得效忠的昏君?

他虽算不得什么明君,但是也不能将他跟赵构这种货色相比吧!

赵构,配吗?

【很显然不值得,可是岳飞选择了做忠臣,以至于冤死风波亭,最最可惜的是十年之功毁于一旦。】

【然大家伙若是换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