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4章 朝阳这人心眼儿好(2 / 3)

加入书签

望着林朝阳,眼神中带着恳求,林朝阳猜到了她的想法。

“想让我帮你推荐?”

张曼玲迫不及待的点了点头。

林朝阳犹豫了一下,稿子的质量是在线的,只是技法不算成熟,风格也比较阴暗,他想了想就答应了下来。

“好吧。”

得到林朝阳的允诺,张曼玲喜出望外,又从包里掏出一份稿子,“你再帮我看看这个。”

林朝阳看着她手里的稿子有些意外,还有第二份?

光是看一份稿子就花了他半天的时间,这会儿马就要下班了。

不过他想着,既然已经帮了忙,那就帮人帮到底,他笑了笑说道:“今天时间来不及了。稿子我先拿回去看看吧,如果觉得可以的话,我帮伱推荐推荐。如果我觉得不行的话,就还给你。”

“谢谢,谢谢!”张曼玲激动的说道。

她知道以林朝阳如今的名气和地位,要是向相熟的编辑部推荐作品的话,只要不是质量太差,编辑部肯定会卖面子的。

这相当于是拿个人信用在给她背书,她实在没想到林朝阳会这么好说话。

“谢就不用了。我推荐作品的前提是质量,你的有缺点,不过优点更明显。”

听着林朝阳的评价,张曼玲脸色严肃认真的点了点头。

聊完了,她又说道:“马就要下班了,不如一起去吃口饭吧?”

林朝阳自然理解她的意思,他摆了摆手,“吃饭就不用了,举手之劳而已。”

张曼玲还想再劝,陈健功却说道:“那就等以后有机会的吧。”

说完话,陈健功便拉着张曼玲离开了图书馆。

走在五四路,张曼玲觉得自己高兴的都快要飞起来了,“我真没想到,林朝阳能这么好说话。”

“朝阳不是说了吗?他好说话的前提也是你的稿子质量过关。

不过朝阳这人,心眼儿好,有谦谦君子之风,愿意帮忙也很正常,文学界有人批评他的作品,可从来没人批评过他的人品。”

听着陈健功的话,张曼玲眼中闪过憧憬之色,对于她这个业余作者来说,“文学界”这三个字还太遥远了,仿佛遥不可及的梦一般。

可她转念又一想,这回有了林朝阳的推荐,她的发表应该是很有希望的。

以后文学这个圈子,她未尝不能闯一闯。

“诶,说起来你们也算是半个同学了。”张曼玲艳羡着说道。

中文系的课程有不少是77级、78级一起的,这几年系里一级、二级教授课的时候,林朝阳经常会去蹭课,总会跟77级的学生们坐在一起。

“我们算哪门子同学,人家就是来听先生们讲课的。朝阳在文学方面的知识储备,可比我们深多了。

你跟他接触接触就知道了,至少我觉得他的理论水平不比洪老师、谢老师他们差。”

洪老师就是洪子成,谢老师就是谢勉,两人一个研究当代文学、一个研究当代诗歌,经常组织中文系的学生们参加五四文学社的活动,在中文系的学生当中口碑很好。

尤其是谢勉,因为近几年的研究重点放在了朦胧诗,还专门开了一门朦胧诗的课,因此受到了学生们的广泛欢迎。

两人再加孙玉石,可以说是中文系仅次于那些德高望重的前辈教授的中坚力量了。

“理论知识这么丰富,创作实践又这么厉害,真佩服他啊!跟他一比,感觉我们这四年大学白了。”张曼玲感慨着说道。

陈健功轻笑道:“别人这么说可以,你这么说就不对了。你学习一直那么好,你要是都白学了,我们算什么?”

两人一路说说笑笑,张曼玲又提出请陈健功去吃点饭,被他婉拒,并说道:“等你发表了再请吧。”

“好,那借你吉言!”

傍晚,林朝阳骑着自行车回到棉花胡同,张桂芹已经做好了晚饭,陶玉书也刚回来,一家人吃完晚饭,好长时间没见的李拓登门来。

“哎呦,要找你可真不容易。”

连着骑了两个多小时自行车,从东城跑到海淀,再回到西城,李拓冻的脸都僵了。

喝了杯茶暖和了好一会儿,他才说明了来意。

原来是陕西的陆遥来燕京改稿,前天特意跑到华侨公寓去拜访林朝阳,结果却吃了个闭门羹,他便转道去了李拓家。

得知林朝阳没在家,李拓今天便去燕大找他,好巧不巧,他到学校的时间晚了点,正好跟林朝阳错开,打听了陈健功才知道林朝阳最近搬到了棉花胡同住。

“人家大老远来一趟,还想拜访拜访你呢,没想到你却跑没影儿了。”李拓口中抱怨着,眼神却放在了房子,“这就是你买的那套院子?”

他说着话,自来熟的在屋里屋外转了一圈,“好,这院子可真不错,比我们原来住那平房可强太多了。”

“废话,你那儿没花钱,我这儿花钱了。”

“要不说还是你有钱呢!”李拓调侃了一句,又聊起了陆遥这次来京的具体原由。

去年,陆遥的中篇惊心动魄的一幕在当代发表引发了不小的反响,还受到了主编覃朝阳的盛赞。

今年三月份,陆遥凭借这部成功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