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影帝背后的男人(1 / 5)
1985年,应该说是香江电影最鼎盛的阶段,行业内人才济济,天马行空和奇思妙想在大银幕上随处可见。
不仅本埠市场每年节节攀升,连在外埠市场也同样攻城略地,无往而不利。
在好莱坞的特效大片横行之前,香江电影说一句称霸亚洲丝毫不为过。
香江电影金像奖最早是由电影杂志《电影双周刊》在评选十大电影的基础上,与香江电台合办的电影奖项。
这几年,随着香江电影的发展越来越好,也让金像奖这个新生的电影奖项逐渐产生了越来越强大的影响力。
第4届香江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落幕后第二天的一大早,关于金像奖获奖结果的新闻便登上了香江各大电台、电视台的新闻播报,娱乐报纸、周刊的版面也到处都是获奖者的身影。
《独揽五项大奖,成金像奖最大赢家》《创纪录,影帝、最佳编剧双双蝉联》《第4届金像奖:梁家辉二度称帝,斯琴高娃爆冷封后》《金像奖爆冷,z派电影人大胜利》……
《似水流年》一部电影拿了五项大奖,还让斯琴高娃这位内地女演员摘得了影后桂冠。
这样的情况让许多香江老百姓感到新奇,许多人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演《垂帘听政》的刘晓庆也入围了金像奖,可惜最后还是败给了叶童。
没想到今年影后还真就颁给内地女演员了!
但昨晚的颁奖典礼最具新闻热点和话题讨论度的,还是影帝和最佳编剧的蝉联。
蝉联奖项这种事,在电影奖项的评选活动中一直都属于小概率事件,两个奖项同时蝉联,就更是小概率事件中的小概率了。
更关键的是,获奖的两人还是二度合作。
前有《垂帘听政》,后有《棋圣》。
不仅票房、口碑双丰收,连奖项都一起拿,这种巧合天然就会带来巨大的话题性。
一大清早,各种各样的新闻报道层出不穷,充分展示出这座城市新闻资讯超强的流通能力。
除了香江电台、无线电视台、《文汇报》这些权威媒体的新闻报道,昨晚的颁奖典礼也成了香江诸多娱乐报纸和周刊的饕餮盛宴。
这些报纸和周刊为了跟那些大媒体做出内容上的差异化,关注点往往集中在了不那么正经的地方。
比如今天一早香江的《华侨日报》就根据梁家辉昨晚的获奖感言写了一篇报道,标题吸睛力爆棚
——《影帝背后的男人,做一次还不够》。
试问这样的报道放在头版上,哪个路过的市民不想多看两眼?
等看完之后,这些人又少不得唾骂两句,内容与想象的天差地远。
标题党最令人痛恨的地方就在于,他明明没说假话,你却被他骗的团团转,并且是骗了又骗,这些标题党抓的就是市民的猎奇心理。
凭借着这篇“骚气”十足的报道文章,《华侨日报》今天的销量久违的突破了12万份,硬生生比平时多卖出了5万份报纸来。
《华侨日报》历史悠久,二战后一度与《工商日报》《星岛日报》在香江中文报界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当年好歹也是大报。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香江这个小小的弹丸之地竟然要养几十家报纸,报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到了70年代以后,这种竞争只能用惨烈来形容。
纸媒行业的激烈竞争,逼的这些报纸不得不花样百出,在新闻内容的报道上也不得不向花边新闻靠拢,满足广大市民的“低级趣味”。
明报大厦内。
董桥翻着《华侨日报》,口中发出啧啧的声音,“真想不到啊,《华侨日报》现在的格调是越来越低了。”
他饶有兴致的看了一会儿报纸,然后抬起头看向林朝阳,满脸写着不怀好意四个字。
“朝阳,作为‘影帝背后的男人’,你对这篇报道怎么看?”
林朝阳无奈的笑了笑,“我看他们迟早要完。”
董桥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
今天一早,林朝阳家的电话被打爆了,来电的群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媒体的采访邀请,另一类则是电影公司找他合作。
对于这些采访邀请,林朝阳通通都拒绝了。
他又不想当明星,没必要出那个风头。
至于那些电影公司的合作邀约,林朝阳也都敷衍了过去。
在一众给林朝阳打电话的人里,董桥算是最有正事的,他打电话的目的是为了约林朝阳谈新作出版的事。
上个月林朝阳将《楚门的世界》手稿交给了李士非,花城出版社方面给出的计划是在8月中旬出版。
这次《楚门的世界》出版,跟以前最大的不同就是没有了杂志发表这一过程。
以林朝阳如今的名气,早已不需要杂志发表这一途径来扩散新作的影响力。
而且杂志发表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作品出版后的销量,以前拿千字稿费的时候销量高低无所谓,可现在林朝阳拿的是版税,每一份销量的背后都是收入。
《楚门的世界》内地出版在即,香江这边的出版也该提上日程了。
有了之前的几次合作,新作的出版事宜谈的很顺利,依旧是20的版税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