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3章 珥貂叶贵,何妨虏支(2 / 4)

加入书签

哪有什麽天恩不天恩的,朕每年一百二十万两的金花银,哪一分不是民脂民膏?不想干留给内臣朝官贪墨罢了。」

戚继光似有动容:「陛下仁德。」

朱翊钧摇了摇头:「不是仁德,是你部军纪好。」

「也就是前年发赏银,暗访到你部打的折扣最少,朕才要亲自交到你手上,盼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否则朕也宁愿用来修宫殿。」

戚继光听到军纪二字,不由张嘴,认真打量起皇帝。

他突然有些明白,皇帝方才对自己的热情是什麽缘故了。

能打胜仗?能打胜仗的可不少,不缺他戚继光一个。

有谭纶的关系?朝中谁还没点关系呢。

这时候戚继光终于回过味来了。

这些年他也没别的事值得自豪,唯一值得称道,就是军纪!

打胜仗有关系的将军不少,可能够「自朝至日昃,植立不动」的部队,还真是独一份!

原来皇帝是看中他这一点啊。

别看戚继光对着文臣毫无负担地下跪趋拜,其实内里始终是一个骄傲的人,只不是在乎的东西不一样罢了。

而骄傲的人被夸赞最自得的事情时,才是最触动的。

话又说回来,能看重军纪的皇帝,必然是个好皇帝啊!

他看着皇帝的身影,认真道:「先帝开恩,特授臣总理四镇练兵事务,整顿军纪,不过臣分内之事。」

朱翊钧这次难得没有腹诽穆宗,反而有所感慨地跟着点了点头:「皇考待你,确实不薄。」

「父恩还子,这次对朵颜卫用兵,卿可要竭力而为。」

穆宗虽然平庸了一点,但是对心腹都挺不错,主打一个信任。

对高拱如此,对谭纶如此,对戚继光也是爱屋及乌。

不信换跟世宗说,要将三千旧部从浙江调到京城以外二百里的地方,看他如何反应。

戚继光闻言,连忙表态:「两朝厚望,臣不敢辜负。」

「此次对朵颜卫用兵,臣可立军令状!必斩董狐狸首级,敬呈陛下!」

朱翊钧闻言站定,攥握着戚继光的手摇了摇:「都说卿是信人,朕有卿这句话就够了。」

戚继光动容,就要下拜。

朱翊钧将其扶住:「不要虚礼耽搁了正事。」

说完这句话,朱翊钧终于放开了戚继光的手,迈步走向偏殿。

戚继光连忙紧随其后。

……

两人一路来到皇极殿侧殿。

殿内,几口大箱子摆在正中央,箱子没有合上,露出了赤裸裸的白银,熠熠生辉。

朱翊钧走到箱子旁,屈指敲了敲箱沿,闷响几声。

他看向戚继光:「这里有白银二十万两,稍后朕遣人送到你住处。」

「这笔钱你盯着发,要发到将士手里。」

「这中途谁敢向你伸手,你直接当场就一刀砍了,谁若是找麻烦,你且直说是朕的口谕。」

戚继光愕然。

不知道皇帝是在说场面话,还是真让自己这麽干。

朱翊钧认真道:「别以为朕开玩笑,卿要是守不住这笔赏银,下对不起将士,上对不起朕。」

戚继光抿了抿嘴,猛然下拜:「臣遵旨。」

一瞬间,戚继光甚至有一股冲动,将他所知道对饷银伸过手的官吏,和盘托出,顺势好好整顿一番。

踌躇好半晌后,戚继光还是默默叹了一口气,没敢意气用事。

戚继光是个很会打仗的武将,也是个很有名望的帅臣,

更是个会做人的官僚。

连皇帝都无可奈何的事,戚继光也就冲动片刻,瞬间便消弭无形——还是做好本职之事罢。

朱翊钧随手将一锭银两扔回木箱中,拍了拍手。

「对朵颜卫用兵,其中有些内阁与兵部庙算的关隘,朕还要叮嘱戚卿一二。」

戚继光正色恭听。

「其一,这一战,兴兵只为止戈,只为用朵颜卫杀鸡儆猴,只为压制鞑靼一时,一切都只为接下来腾出手,安心扫荡沿海倭寇而准备。」

「所以,万万不要贪功冒进,将火烧到土蛮汗身上。」

还有两年,历史上土蛮汗就会召开六万人的忽里台大会,企图捏合蒙古。

待其加封「札萨克图汗」的汗号时,数万铁骑南下之事便必然会发生。

在这个窗口期里,土蛮汗不会想轻启战端,他要纵横捭阖,要周旋于长生天与那位活佛之间,要与俺答汗明争暗斗,无瑕顾及大明朝。

正因为抓住这个关键,王崇古才准备趁机清扫了朵颜卫。

保持克制,需要双方的默契,所以朱翊钧必须一再嘱咐戚继光,不要生事。

戚继光闻言,疑窦丛生。

他错愕道:「朝廷要对朵颜卫用兵,难道不是要清除土蛮汗的耳目,为扫平北患做准备?」

朵颜卫虽然侵扰繁多,但对蓟辽构不成大的威胁。

更多的还是作为蒙古左右翼耳目存在。

如果只是单单对其动手,那就显得没那麽必要了。

他一度以为,这是朝廷准备对鞑靼大举用兵的预兆——不说立刻,至少是有这个心思才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