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百零三章 放粮(2 / 3)

加入书签

记得交代清楚,谁要编谁就自己个编,旁人不得插手。”

交代清楚之后,开始发麦秸,小队长门一人领了五捆麦秸回去。

让小队长们领麦秸还有特意交代单人单做,这都是刘备最后加以完善的环节。

不直接发给民夫而是直接发给各队的小队长的原因是,第一,更加有序,第二,麦秸不够而民夫太多,发给谁不发给谁都不合适,将分配权转交给各个小队长之后,怎么分是队长自己的事。有了物资分配的决断权,也有驻足提高各个小队长的威信。

最后一点,特意交代单人单做旁人不能插手,是刘备考虑到可能会有哪个人领了麦秸准备编筐子,然后旁人问他要两把麦秸也想编,会有人拗不过面子给别人几把,一给就不够了。

本来称好的刚好能编一个箩的麦秸,一分,谁都不够编了。

这一点是微妙的人情世故,李孟羲没能考虑到此处,刘备把之考虑进去了。

领到了麦秸的小队长们回各自的营帐,然后分配麦秸的时候,显示出了不同队长的各种差别。

有的小队长是仗着有个官,横行霸道,直接把五捆麦秸都自己吞了,准备自己编箩筐,自己拿去换粮食。

同队之人,敢怒不敢言。

这才多久,就已经开始有贪污腐败的苗头了,就几捆麦秸而已,就开始有人贪了。

军中虽有监察军士,可监察军士主要负责战兵,监察十几万人力有未逮。

还有的小队长,则比较善良,有些小队长看队里有谁没换到粮食,有谁最可怜,就把麦秸捆给谁。

把麦秸捆发下去的同时,不往叮嘱一句,“手麻利点,编快点,人就收两百个,慢一点可就换不上粮了。”

接过麦秸捆的瘸腿老妇人,抱着麦秸捆眼睛一热,说了好些感动的话。

都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值此天寒地冻断了粮食的时候,别人能给一捆麦秸,可不情义深重。

有善良的小队长,自然也会有公道的小队长。有些公道的小队长,也不管谁可怜,谁不可怜,直接把全队人叫在一起抓阄,谁抓到是谁的。

这个分配方法,也有水平,很公道,谁也没意见。

还有玩忽职守的小队长,这类人既不贪没,也不善良,也不公道,纯粹是做事不用心,发麦秸的时候淄重队的人都说了,特意交代了一人一捆,决计不能散着分,可就是有一些人没注意听,都没听清楚怎么分麦秸。

于是扛着麦秸回去之后,不知晓的命令的小队长按自己的理解,他把麦秸地上一丢,“谁想编簸箩?”

大多数人都说想编,这个小队长一看,人太多,于是随便把麦秸分了下去。

正因为是随便分,不潦草应付,分到麦秸的人可能会感激,可能不会感激,同理,没有分到麦秸的人,会心里怨恨。

又有一小队形,会分个远近亲疏,只把麦秸分给与自己相熟的人。

又有一些小队长,这些人跟善良的照拂老弱的人相反,这些人不考虑老弱,而是特意挑了一些看起来精干能干的人把麦秸发下去,这些小队长考虑的是能干的人编的快,能早些去换粮。这样也是没错的。

义军草创至现在,各类人才都很缺,可虽说缺人,可能用人才也不少。

就分麦秸这一件事,如果军中现在能建立起良好的监察审核体系,那就今日就分麦秸这一件事,就能选拔出大量优秀的队长。

如果有良好的监察体系,那么,把麦秸全吞了自己拿的自私的队长就会被监察军士发现,然后这些不合格的队长就会被淘汰。

把麦秸发给老弱的小队长,是优秀的小队长。

把麦秸发给精干成员的小队长,理智又严肃,可以挑去军中听用。

抓阄分麦秸的小队长,中规中矩,恪守公道。这一样是优秀的小队长,当小队长很好,去军营里也很好,到哪里都是合格的低级人才。

至于没听清命令,随意把麦秸发下去的小队长,这类人就不是那么合格了,算不得优秀,可也算不得可恶,只能算玩忽职守。

再有,那些只把麦秸分给亲信的小队长,放在而今时代,在汉末这个古典时代,懂得笼络人心,任人唯亲,这到底是优点,还是缺点?

抓阄分秸,虽然公道,可真因公道,利益不向任何一人倾斜,因而公道的小队长不会得到别人任何的额外亲近。

反之,把麦秸分于关系好的人,这算是培植势力了。关系好的人得了麦秸,就更会亲庸小队长,那些没分到麦秸的那些和小队长关系远的人,此时有三种情况,第一种,对小队长有意见;第二种,会也想着和小队长走近关系日后也好多得招抚,这一类,也算是被小队长培植成了亲信;第三种乃是,认为队长是个官,想把麦秸给谁就给谁,这有什么。

细想,这个分个远近亲疏的分麦秸之法,还真像能成大事的人。

所以,此类将麦秸分给关系好的人,是优秀的小队长,还是不妥?

从小队长个人来看,培植势力固然对小队长个人有最大利益。

可于整个集体,麦秸既没有分给老弱,也没有分给能干的人,就不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