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八百二十二章 国债代言人刘备(2 / 6)

加入书签

白赚的。

对豪富者来说,买国债乃是极好的选择,但朝廷信誉是个大问题。

但同时,因国债可观的收益率,哪怕朝廷目前信誉的确差劲,但是会有部分豪富者会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多少买上一些国债。

这不,围观的一个富豪,听闻有此国债之法,便思量了一下,他张望四周,滴咕一声,“哪可买这个国债?”

边上,一官差回道,“不知。或许过两日,就有信儿了。”

与此同时,未央宫中,刘备跟灵帝商议着如何发卖国债筹集钱财。

刘备只知国债笼统概念,可如何发卖,他可一点没有操作经验的,灵帝就更不用说了,灵帝更不懂。

刘备深知,发卖国债靠的是信誉,可刘备亦深知,现在朝廷信誉实在不怎么好。

而关于如何立信,刘备算是大有经验了,领兵出涿州之时,招降黄巾俘虏之时,当时为尽可能的以最快速度收拢人心,可是用了很多方法。

什么施粥给药,什么以收购草鞋为名建立信誉等等方法。

刘备有足够的“立信”经验,所以,刘备给灵帝出的主意便是,彷照商鞅之徙木立信之法,先立信誉再说。

“爱卿是说,朕要立个桩子?”灵帝若有所思。

“额,立桩是一法,但,或可不必如此。”刘备答到。

徙木立信要是真的只立个木桩子,那就太生硬了。

刘备的立信方法是,乃想以贵重锦绣裁成三尺模样,以此作为借贷凭证,然后,只要有人前来买国债,不管他买一文,还是买两文,直以三尺锦绣相赠。

此为,千金市骨之法,百姓见,朝廷愿以三尺锦绣换钱财文,便足见朝廷诚意,如此,一传十,十传百,不消半日,满城皆闻。

而后,立信之后,再与人约定,国债以万钱为底限,少于万钱不可买,如此,万钱之巨,朝廷付锦绣三尺,不足称糜费。

刘备有足够的建立信誉的经验,得益于他的这些实操经验,刘备谋划起来,细节详细,步骤严密,使灵帝一听就觉得大有可为。

灵帝毫不犹豫的就同意了刘备按此法来做。

刘备犹豫了下,向灵帝请求借朝廷印玺一副,以为凭证。

灵帝便令人取来传国玉玺拿给刘备。

刘备接印,灵帝说,“此国玺,你且拿去一用。”

刘备知是国玺,大惊,忙道不可。

灵帝正色,“既是国债,怎可不用国玺?”

刘备无言以对。

兹事体大,刘备怕出事,请灵帝派亲近之人同往以看护,灵帝便派了内监同往。

离未央宫,刘备马不停蹄的开始筹备发卖国债一事,他令随从随意的找了一张矮几,然后又找来几匹绸缎,拿了笔墨,印泥,再拉上两辆装钱的空车,草草准备之后,刘备就这样简单的去发卖国债去了。

刘备身旁,跟着的乃是灵帝配给的随从,刘备不知洛阳详细,他问随从,“洛阳何处人流多?”

随从答说,西城。

刘备本欲往西城,但考虑到,国玺带出来了,万一出事难辞其咎。

于是,刘备便在朝门之外,在门口把矮几一摆,往那一坐,便开始等人来了。

可,朝门四周,人迹罕至,等了半天,人影一个也无。

刘备等的尴尬,他令人扯了几尺丝绸,上书大大的两个国债】两字,令随从将丝绸绑在枪杆上草做旗帜,在旁站着。

旗做好,路人见国债旗号,当能知是何用意,但,附近没有路人。

刘备不懂舆论,他要是知道操控舆论,只要去派人去闹事里喊两嗓子,喊说刘备在朝门外卖草鞋了……啊不,卖国债了,那不一会儿,满城百姓都围来看了。

刘备等啊等,等啊等,终于等来了人。

一提篮卖果的老汉转了过来,他朝朝门处瞅了瞅,见朝门处,坐着一人,老汉远远的看,怎么越看那人越眼熟呢。

老汉壮着胆子走近,近了,老汉还没说话,刘备见了人,主动起身迎了过来,“老叔,过来了?”刘备笑着跟老人打招呼。

老人瞪大了眼睛,一脸惊讶的看着刘备,“呀!刘英雄!?你咋搁这儿呢?”

刘备道,“奉陛下之令,特在此售卖国债。”

老人眼见刘备一身官服,忍不住问,“刘英雄,任是当官了?”

“哈哈,是当官了!”刘备开心大笑,“陛下命我为典农校尉,礼部尚书令,某算身兼两职了!”

“好啊,好啊!”老人欣慰不已,“陛下可算用对人了,有刘英雄你来当官,咱百姓也有个依靠了!”

刘备跟老人寒暄了一阵,刘备不忘工作,他笑对老汉说,“老叔啊,任要买点国债不?”

老汉不明所以,茫然的很,“这啥叫个国债?”

刘备伸手作请,“来,老叔,坐下谈。”

刘备邀老人于几前坐下,他认认真真的跟老人讲解起国债的详细,并不因为老人一看就是穷苦人而对之有丝毫冷澹。

“是这样,朝廷缺钱,陛下便想筹钱,可筹钱之法,要么加税,要么卖官,可要是加税,咱百姓不就艰难了?要是卖官,恶人买了官当了官,咱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