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83章 各方就位上(1 / 3)

加入书签

翌日,兴华军在南宁府稍作休整之后,各部便在南宁府誓师出征,对于这一仗,永历帝自己也是寄予厚望,他已经退无可退,如果南宁有失,他就没有安身立命之所了,虽然可以去海上或者安南,可大明皇帝都混到这个地步了,还能算是大明朝的皇帝吗?所以对于这一仗,他本人也希望各部都能完成既定目标,守住各处关隘,力保南宁不失。

瞿式耜和何腾蛟也是如此想法,保住广西,保住皇帝,就还有翻盘的可能,否则广西一旦失去,云贵危在旦夕。

基于这一点,瞿式耜虽然对兴华军和高衡的印象并不好,但是对于兴华军的补给这一方面却没有打折扣,火炮铳弹虽然是兴华军自己携带,但是粮草方面瞿式耜倒是直接打开官仓,给兴华军提供了不少物资,不仅如此,瞿式耜还更改了先前的命令,让思明府和凭祥州两地的明军协助兴华军转运物资,将谅山府的物资以最快速度送到前线去,如有耽搁,格杀勿论。

这件事情就交给左斌来负责,左斌是思明府的游击,麾下有两千余机动兵力,正好沿途进行护卫,且左斌对兴华军较为熟悉,让他来担任这个任务也比较适合。至于凭祥州的黄昆,若是平时,朝廷一定会追究他擅离职守的责任,但高衡当着永历的面求情,加上黄昆一腔报国热血,虽然兵少将寡,可毕竟是赶来勤王,勇气可嘉,何腾蛟干脆以兵部尚书的名义批准黄昆所部临时编入兴华军,暂时听从高衡的调遣。

五百兵马对于整个战局来说杯水车薪,况且是从凭祥州来的,战斗力应该也不怎么样,明廷若是在这方面计较就没意思了,所以永历帝点头应允,黄昆便加入了兴华军,暂时编入后军,属于辅兵之列。

看起来数路人马一起调动,实际上总兵力也没超过两万,宾州的刘承胤不动,南宁守军不动,只有林佳鼎、张同敞、高衡兵分三路进入指定位置,出城兵马大约在一万五千之数,跟建虏那种旌旗招展、遮天蔽日的场面比起来,那是小巫见大巫了。

一出城,林佳鼎便跟二人分别,独自带兵前往金城寨,只剩下张同敞和高衡同行。

张同敞作为张居正孙子,自然延续了张居正的理念和性格,也就是改革二字,所以张同敞并不像瞿式耜和何腾蛟那样排斥兴华军,相反,张同敞对于兴华军很感兴趣,并且认为,高衡能带域外兵马来援,此番作为已经是非同凡响,朝廷应该给予更高规格的礼遇才是。

“高大帅,某观兴华军,不像中原之兵,更不像是域外之兵,而是跟历史上的一支军队非常相似。”张同敞有意接近,高衡便跟他同行,到了昆仑关之后再分兵。

昆仑关距离南宁府不过百里路程,大军若是急行军或者夜里不做休息,一天一夜时间便能到达,所以留给二人交流的时间并不多。

高衡正思索着昆仑关防守之策,听张同敞这么说,便扭头道:“哦?张大人说的可是戚家军?”

张同敞一愣,竖起大拇指道:“高大帅博学。”

其实这不奇怪,张同敞作为张居正的孙子,那么张居正的著作和生平他应该非常了解,戚继光之所以有如此作为,郑氏因为张居正在朝中支持,可以说张居正和戚继光相辅相成,没有张居正就不会有名震天下的戚家军,而戚家军可以说是明代军纪最好,最接近近现代部队的军队,所以高衡很容易就能联想到。

“饿死不偷盗,冻死不拆屋,这才有了军纪严明的戚家军,在下观兴华军举止,甚至强于戚家军,虽然在下是文官,对军事并不太懂,可在下也知道,一支军队看行军队列,看将士们的精气神,就能判断这是不是一支精兵。”张同敞道。

高衡笑道:“那张大人对兴华军如何评价。”

“万里挑一的精锐,只怕,建虏要在兴华军手下吃大亏。”张同敞道。

高衡抱拳道:“多谢张大人吉言,说起来,此战凶险,张大人带兵守古漏关,虽然不是主战场,但济尔哈朗一定也会分兵攻打,说实在话,明军战力有限,此战还应小心谨慎才是。”

张同敞点头道:“高大帅放心,我不跟建虏死磕,我会尽量保存将士性命,跟建虏多周旋几日。”

高衡竖起大拇指道:“张大人大才,不错,我的意思就是这样,虽说三日,但我以为,多多益善,一直到实在坚持不住再撤,试想,济尔哈朗一定不会动用主力攻击古漏关,十有八九会调集仆从军去,这样正面战场的烈度一上去,他们就会投入满蒙八旗,届时我军集中火力杀伤敌军核心,则大计可成。”

两人一路相谈甚欢,张同敞的名字高衡在历史书上没有学习过,只能说明末人物太多,张同敞官职不高,所以名声不显,大部分人是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的。但此人作为张居正之孙,却从未辱没家风,虽然是文官,但文武兼备,历史上每遇战事,便冲锋在前,撤退时主动殿后,为南明将士所钦佩。后来清军攻占广西,张同敞死守桂林,战败被俘,不屈而死,确实很好地诠释了华夏气节。

永历元年三月二十五,济尔哈朗所部大军渡过红水河,大军云集清水江畔,十数万人马刀枪如林,气势如虹,挟大胜之威,直逼宾州城。在济尔哈朗看来,刘承胤这家伙屡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