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3章 中医怎么治病(中)(1 / 3)
“好,请坐。”
云珩笑了笑,请提问的同学坐下。
这位同学的问题,要是换了韩开平谢嘉平一类的上了年龄的教授,还真不一定能听的明白,但是云珩刚毕业才两年,其实是能明白这位同学问的究竟是什么意思的。
中医靠什么治病,学过中医的医学生都知道,靠的是药物的偏性,这一点云珩在东江省博览会上就比较详细的说过。
可学过中医的医学生都知道这个道理,为什么到了实际的临床中,却有那么多中医学院毕业的学生逐渐走偏了路子呢?
要知道,中医靠什么治病,怎么治病,这个道理,这个原因,中医类院校都会讲,教材里面都有,这是最基本的东西。
每一位进入医学院的中医学生都会学,都明白,可毕业之后,进入医院,却有一大批一大批的中医医学生成了云珩刚才所说的“用中药的医生”而不是中医师。
之所以会如此,其实正是因为中医难在诊断,难在辩证。
中医几千年历史,历代名家众多,每一朝每一代都有中医名家,也有很多流传下来的古今医案。
这么多年下来,就是按照前人的治疗方法去生搬硬套,也有很多病症是可以治疗的,只要辩证清楚,查着医书,前人怎么用,自己怎么用,多半不会大错。
这一点学过中医的医学生不少都明白。
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不得其门呢?
正是因为辩证,辩证不清,你都不知道这个病究竟是什么病,是太阳病还是少阳病,是少阴病还是太阴病,是真虚假实还是虚实夹杂?
这个搞不清楚,自然就没办法用药。
正是因为中医辩证门槛高,一些医学生毕业之后在这方面难以入门,就开始去参照西医,跟着开始学。
少阴病我不知道,我知道什么是呼吸疾病,什么是消化系统疾病。
久而久之,就走向了半中不西的路子。
云珩沉吟了一下,回头在黑板上写下了几个字:望、闻、问、切。
“刚才这位同学问的非常高,中医靠什么治病,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怎么去区分病症,怎么去辨明病症,只有明白这个病是怎么回事,我们才能知道怎么去治疗,靠什么去治疗。”
说着云珩在“望”字上面圈了一下:“中医的诊病手段大家都知道,望、闻、问、切,望诊排第一。”
“那么什么是望诊,说的直白点就是察言观色......”
说着云珩顿了顿,笑着道:“我最初开始接触中医的时候就很不理解望诊,因为那时候开始学的时候我也观察人,总觉得边上同学了老师了气色差不多,有的人哪怕没精神,也可能是没睡好之类的,究竟怎么从细节方面去判断病症呢?”
“都说红色代表心脏,黑色代表肾脏,黄色代表肝脏,可是真正去看的时候,想要在肤色中去区分,难度相当大,一会儿看着这个人好像脸色有点发黄,好像又有点发黑.......”
不少学生都纷纷点头,云珩一番话简直说到了他们的心坎里。
一些学生其实明白这一点,有时候看着看着,其实因为心理暗示,是很容易出偏差的。
有人说脸色黄,自己下意识看着就脸色黄,有人说脸色黑,你原本看着不黑,看着看着好像都有点黑了。
“其实这就是不得其门。”
云珩笑着道:“因为从一开始我们的关注点就错了,望诊,察言观色,看的方面很多,我们总是把自己局限在看人家肤色或者脸色上,越看越不得劲。”
“如果换一个思路,我们不是中医,而是心理医生,从患者出现的时候我们就观察他的每一个细节,走路,走过来怎么样,精神状态,是不是没睡好......”
“最关键的一点,中医四诊不是分开的,我们看不懂可以问,不要单纯的去看,问哪儿不舒服,为什么没睡好?”
说着云珩又在闻和问上面画了一个圈
“在问的同时,有没有什么异味,询问的时候也可以注意,有没有出汗......当一系列东西结合在一起,你心中有了一定的判断和思路,这时候你再看,就能看到更细致的东西。
“比如你判断患者是肝脏有问题,这时候你就能注意到差别......要一步一步的把自己从局外人的身份逐渐转化为局内人,把复杂的东西逐渐简单化。”
“就像我们上学考试的时候,试卷发下来,我们先做简单的,遇到难题先空出来,因为当开头几个难题耽误了我们过多的时间的时候,我们的心情就开始焦虑,越到最后,简单的题反而不会了。”
“其实作为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较真或者说钻牛角尖,难住了我不放手,就要看,就要看个明白......”
说着云珩又在切诊上面画了一个圈。
“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是相互依存却又相互独立的,每个人都有天赋,有的人就擅长观察,望诊厉害一些,其他三诊配合,四诊合参,相较无误即可,有的人鼻子灵,观察能力差一些,这时候我们就不要执着于望,发挥自己擅长的地方......”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