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三章 民与官!(1 / 2)
“曹尚书,陛下有旨让百官去宫外。”这时候,一个太监快步跑过来,拦在了众人的面前。
“陛下在外?”
“这个,奴婢就不知道了。”那小太监摇摇头。
曹文虎叹了口气,看来蔡永州说的不错,这一次怕是会闹的很大。
外面的百姓没有一万也有八千,陛下让百官在外,就说明他不会轻拿轻放,必然会给百姓一个交代。
“走吧,去宫外。”曹文虎说道。
众人也是亦步亦趋的跟在后面,随着皇后之争落幕,这些人也逐渐消停了。
对西夷的作战,如火如荼,无论是朝廷还是民间,都是火热一片。
不少人把目光对准了西夷。
虽说西夷贫苦,可并不是说有地方都贫苦的,凡小国所在之地,那都是适合耕种居住,也有资源可供国民生存下去的。
西夷的小国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了。
那可都是资源。
而此时,国内资源循环,大量的资源被运输到了京兆地区和各个行省的首府,国内资源还是比较紧俏的。
要说现在,唯一不紧俏的,可能就是粮食了。
随着高产量作物的问世,农科院那边也培育了几年,产量也是年年攀高。
朝廷用了两年时间重新测绘全国土地,这些年的战争几乎把那些世家门阀,还有地主都给摁死了。
空出了大量的无人的土地。
随之而来的就是新农村制度,土地革新。
粮食革新。
现如今的大秦,早就拜托了当年的窘迫,靠着三国的老本,壮大己身。
曹文虎是知道的,全国各地有十二个大粮仓,这些大粮仓内的存粮,足够全国百姓敞开吃三四年。
而京兆地区的粮仓,足够京城百姓敞开吃六年。
今年还算丰收,国库的陈米都流出到了各个国企,有的制成了酒水,有的则是制成了副食品,如年糕,米粉之类的。
等各个国营企业筛选之后,才轮到民间企业。
所以这几年,各类酒业百花齐放,禁酒令也彻底开放了。
粮食丰足,百姓安居乐业,粮仓堆满,但并不意味着粮食沦为贱价。谷贱伤农,所以朝廷一直在调控粮价,既保证市场的粮价是所有人吃得起的,又不会伤农。
所以很多人,就把目标盯上了这一块。
想通了各种关节后,曹文虎叹了口气,这件事跟他没关系,他是北凉老人,后半生都安排妥当了。
今年从吏部尚书位置上退下来后,就去秘书台干几年,等退休后,就回去颐养天年,含饴弄孙。
他早年过得苦,碰上陆源才得见圣君,四十岁之前孑然一身,北凉城建立后,在陆源的撮合下,跟一个丧夫的寡妇过日子。
那寡妇也是个会生养的,这些年给他生了三儿两女。
想到这里,他不由笑了起来。
“曹兄笑什么?”蔡永州好奇问道。
“我在笑那些人愚蠢,朝廷下了禁令,严查挂靠商业,直系亲属不允许经商,这些人以为朝廷断了他们的财路,岂不知,他们这是在找死。”他声音很小,也就蔡永州能听到。
蔡永州摇摇头,自古以来,千里当官之为财,不为财那就为权。
这是千年来深入人心的事情,当然,并不缺乏那些一心为民的,他们只是为了德行为了名。
皇帝也知道,所以才有了各种功名利禄的赏赐。
但大秦非常狠,几乎一刀切了。
当然,中土是这样的,可西夷那边并没有。
皇帝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战争财谁不想发,总不能让别人捡漏,把自己人撇在一旁。
就他所知,有很多人在西夷战争中,都快吃撑了。
但西夷的战局把控在武将手里,所以文臣想要分一杯羹,并不容易。
皇帝非常的英明,用利益交换利益。
就像前些日子的军官转业。
皇帝该独裁的时候半点不容人,但不独裁的时候,还是非常宽容的,张弛有度。
这些人千不该万不该,把手伸到这件事上。
要知道,大秦已经免除农税了,而且损耗也不能算在百姓头上。
只能说,不作死就不会死。
他随便扫了一眼,就发现有不少人都心事忡忡的。
那些个人都是各国的遗臣,满脑子都是迂腐的旧思想。
在蔡永州看来,朝廷只有两个派系,那就是新派和守旧派。
新生的大秦是一往无前的,有相当一部分激进的人,这些人跟皇帝理念一致,从来不认为什么是不能变的。
包括那些孩子接受的教育,也同样都是新教育。
守旧派墨守成规,认死理,所以顽固。
但他们并不是蠢,因为变了他们的主动就没了。
他们也不可能再像之前那样占据主动。
折损的是他们的利益。
可皇帝的想法很简单,让天下八成乃至九成的绝大多数受益,剩下那一两成人,你不听话也得听话,大不了闹大了,一齐斩了。
想到这里,蔡永州心中暗暗叹息,皇帝还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