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72章 人工母鸡(1 / 2)

加入书签

沈春花在菇房研究各种蘑菇的养殖法,六妮在鸡舍研究育雏。

一个夏天下来,六妮人工采精授精的技术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到最后已经可以控制在几秒一只鸡。

为保证受精率,每周都要重复输精一次,这的确成功的让种蛋率保持在了90%以上。

种蛋存放不能太长,半个月以上的基本上就孵不出小鸡了,3-5天的最好。之前的土鸡孵化基本都是靠母鸡,这样比较省人事。

当然,效率也会低很多。不然不会这么多年了,才发展到两三百只鸡。

这批土鸡原就打算到个九月底十月初的时候差不多卖空的,因为那时候那1000只罗斯小鸡差不多也到了产蛋的周龄了。得腾位置腾人手。

25-30度,不适宜菌子生长,正适宜母鸡抱窝,六妮抓了几只土鸡出来,让它们为老东家做着最后的贡献。

新鸡舍在沈春花研究菌种的时候,由六妮和林玉兰监督着盖了起来,还分了好几大间,有了专门的人工孵化室和自然孵化室。

自然孵化室被她上上下下的消毒干净后,一连十只母鸡被一起放了进去,一只鸡窝里放上10-12个蛋,六妮直接在自然孵化室的隔壁那间搭了个木板床,方便夜间也能水和食物。

母鸡从开始抱窝到孵出小鸡基本需要二十几天,六妮不可能闲着,之所以直接把床都搬了过来,那是因为她还打算同时进行人工孵化。

她最先采用的是水温孵化法。

前年川渝农学院研究室的一名科学家在杂志上有详细的描写过,如何自己制作这个孵化箱,甚至连尺寸示意图都有准确的绘画出来。

这也是目前最受广大农村养殖户们欢迎的一种孵化方式,毕竟电孵化器虽然已经有了,但一个是贵,还有一个是谁知道什么时候就停电了呢?

所以六妮也学着自制了一个,首先是水箱,这是供温设备很是重要,六妮心大,一做就做了个大的。用铝皮制作一个高15厘米,长100厘米,宽50厘米的大水箱。

水箱大小决定了孵化箱的大小,孵化箱是要罩在水箱上的,孵化箱的底部便是水箱的顶部。

她这个大小的箱里单层蛋盘就可以放上250个鸡蛋,最多可以放5层蛋盘,每层之间间距大于五厘米,最下面那层蛋盘离水箱起码有10厘米左右。

5层蛋盘一次性就可以放上1250个蛋,由此可见她对鸡舍未来的雄心怕是已经超过了沈春花。

水箱左上方装了一根进水管,右下安装了一个放水龙头。水箱每日定时放出三分之一或者二分之一的温水,同时加入等量的热水就可以保持箱内恒温。

为此,六妮还在边上垒了个灶台,随时可以烧水换水。

孵化箱的箱壁是用纤维板做成镂空的夹壁,里面填上木屑和棉絮隔热保温。箱子左下方还开了3个进气孔,顶部则是两个同样大小的出气孔,以保证箱内新鲜空气的进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孵箱门的宽度调整到最大,以便于蛋盘出入。按照书上要求,门上还要加一长方型玻璃窗,以便观察箱内情况。这要求对她来说实在是有点高了,只能去找大人要。

这事儿她也没找沈春花,是个人都知道她舅妈忙得要死,所以找了林玉兰。林玉兰很高兴女儿能找她帮忙,虽然这也不是什么大忙,就是让她家老马同志从外面买块玻璃回来的事情。

至于蛋盘的制作,这活是求了梁生娣帮的忙。梁生娣不认字,全靠六妮手忙脚乱的比划着尺寸,让她帮着用竹编蛋筛代替的蛋盘。

之前林国庆和沈春花每每出去送蛋的筐子里,叠的都是梁生娣做的竹编蛋筛,稳稳托着一点都不会碎,不过这次六妮要的蛋筛说是不要做的那么严实,底部得要有小筛孔,以利于各层蛋筛之间的空气流涌。

搁很久很久以前,梁生娣肯定觉得她们几个搞得菇房和鸡舍事情咋就那么多呢?一会儿要这个一会儿要那个的,但现在不一样了,那可是鸡舍需要的蛋筛!

自己能不能想吃鸡就吃鸡,全靠儿媳和外甥女了,你要多少你说,我田里活干完就给你做!

沈春花给菇房买温度计的时候,六妮也要了一个小的玻璃温度计和一个干湿球温度计,温度计的玻璃球安放在和蛋面平行,却不与蛋壳相接触的地方。

最后在孵化箱的底部放上一个高约5厘米的水盘,来保持箱内一定的湿度,这个水温孵化箱也就彻底完成了。

来自八十年代大佬手绘稿的震撼

六妮花了整整3天的时间,才摸清楚自己制作出来宝贝的脾气,然后才敢把蛋放进去孵化。

200只罗斯鸡攒了5天的种蛋差不多有800颗,一颗颗的被平放在蛋筛上放进孵化箱里架起来,然后在水箱里加入热水。

箱内温度慢慢上升,等到顶层中心温度达到38C时,进行第一次调筛,就是把那五层蛋筛上下换一下,温度上升到38.5度至39度之间时,进行第二次调筛,并转动鸡蛋。

温度升到39.5度进行第三次调筛,并再次转动鸡蛋。

这种自制简易孵化器没有自动调温和鼓风装置,箱内温度全靠调节水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