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1 / 6)
第124章第124章
洪武二十七年,初春。
俗话说瑞雪兆丰年,去年冬应天府也下了好几场大雪,白绒绒的积雪四处点缀,给庄严肃穆的皇城增添了几分冬季美感。不过比起北平,应天府的积雪真的算不了什么。望着窗外早春的嫩芽,朱棣又开始了长吁短叹,眼中有几分按耐不住的躁动之意,就跟结束冬眠,被春天气息诱惑着想出去浪的小动物似的,春/心汤漾了。当然,朱棣不是′春心荡漾′了,他是待不住了!想他还未就藩的时候就成天想着离开京城,在大草原上当一条无拘无束的“狼王,带领大明军队横扫四方。
可自从被封为太子,入主东宫,朱棣就体验到了什么叫′被圈养的狼王'。早知道太子这玩意儿是个累赘,但没想到能这么憋屈。单草草草草...
这是朱棣现在每天都要在心里无限循环的粗俗字眼。没错,咱活了三十几年了,字典里就没′文雅′这个东西的社会青年朱老四,当了太子后还被自家老爹要求着,做一个文明的太子。首先动不动就脏话连篇那一套给老子改了。还有军中糙痞那副作风也给老子收敛些。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身为咱大明太子,代表一国形象的储君,你必须要有储君的姿仪和气度。
礼仪不会,学!
气度不够,装!
总之,你朱老四现在代表的是我泱泱大明,丢人可以,不能丢大明的脸。朱棣…”
当时被朱元璋这么一通安排,朱棣是真的想当场辞掉太子这个"职位'的。可这职位不是他想要就能要,想不要就能不要的。朱棣还是珍惜自己这条小命的,最后不得不屈服在老爹的/淫/威之下,本来以为他老爹就是夸大其词了点,吓唬他了点,应该不会对他要求这么高的。毕竞从小就是个社会'代表典型的朱老四,成长过程简单概括下来就是:一身反骨小婴孩,上房揭瓦小学生,不干正事朱刺头,然后是惹是生非社会青年,到后来的最不好惹燕王。
活了这么多年,贴在他朱老四身上的标签就这些了,没一个跟'文明礼貌挂钩,他老爹还能不知道?
朱元璋当然知道,所以当初选来选去,心中确定为朱老四的时候,他心口还是免不了的抽痛了一下。
眼前浮现了过往种种,最后定格在朱老四吡牙抖腿的画面。老朱差点没一口血吐出来!
真不夸张,哪怕走到那一步了,知道朱老四是相比下最合适的人选,老朱对他还是相当不满意的。
他倾尽心血培养的长子朱标,也不是百分百满意的,但想想朱标,再看看朱棣…….
老朱就差按自己人中冷静冷静了。
还是想到朱高炽这个孙子,朱元璋失衡的心心理才被弥补了些。不然光想朱棣,朱元璋肯定要呕血的。
毕竟在老朱这里,可是从一个标准继承人朱标,直接换成抖腿的社会青年朱棣!心理落差不是一点半点的。
这些年朱棣是成长了,靠谱些了,但那是作为一个藩王,一个守疆卫国的将军来看,朱棣是足够了。
要说一国储.……光是形象这一块,朱元璋就不满意!一国储君要有一国储君的样。
政治手段,治国方略,多接触几次时务,趁他这把老骨头还在,尽量教,以朱棣还算聪明的悟性,勉强也能撑起一国事务了。但这风姿气度….…就需要养了。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偏偏这朱老四最不爱的就是读书。
打天下的第一代君主,你糙一点就糙一点了。就这,朱元璋还不想被文臣们欺负读书少,硬是百忙之中还抽出时间读书,不说出口成章,那也是个肚子里有些货的皇帝。
谁敢说他老朱是文盲,老朱都能挺直腰板呵呵两声,理直气壮骂:放你娘的狗屁。再把人拖下去砍了。
不过他老朱糙一辈子习惯了,偶尔装一装斯文可以,私下里最不耐烦装,当然别人也不敢说他什么,老朱也当不知。只是自己是一回事,这儿子就不能再这样了。朱元璋对文臣是苛刻,但他又是非常欣赏读书人的,觉得读书多就是好,尤其文质彬彬的书生,老朱就是比较有好感。要说朱元璋最不满意朱棣的一点,那就是形象问题了。跟什么文质彬彬、斯文儒雅那是一点沾不上!朱元璋那话是真的,还是打定主意要把朱老四掰一掰,以前朱老四年轻,混不吝,现在儿女都几个了,人也成长些了,总比以前好掰了吧。不说像朱标那样吧,好歹你也有点储君的气质吧。就这样,一个非常当真,一个以为老爹就是吓唬人,属于朱棣的'太子改造'计划就开始了。
朱棣一开始还算配合,不就是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嘛,虽然不自在了点,但也不算难。
可朱元璋一看就给他打了个不及格。
不抖腿就叫好好坐好好站了?
朱棣:“难道还要站军姿?”
特战营训练倒是经常站军姿。
于是朱老四特得意地给他老爹表演了一下'站得笔直'长什么样,还挑了挑眉,眨了眨眼睛,像是在说:如何,帅吧?朱元璋"….”
两人在修炼礼仪气度这块就没有共同语言。朱元璋发话了,让朱老四跟着宫廷礼仪老师学,怎么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