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二零章 现状(2 / 2)

加入书签

这其实也是沿淮之地的水患的通病。淮水两岸的水患,要远远比长江两岸要严重的多,且无法治理。

总体而言,此处百姓大多赤贫,勉强糊口,饥寒难饱。

而另外1个情形也让李徽措手不及,那便是徐州目前的兵马状况。

偌大徐州,作为东北边镇淮河南岸的战略要地,本应有重兵镇守。但李徽得知的情形是,整个徐州目前仅有兵力6千余,其中还包括郡兵的数量在内。

其中5千兵马驻扎在淮河南岸淮阴城,山阳县,以及1些沿河寨堡之中。淮阴城仅有兵马两千余,山阳县1千余,各处寨堡各有百余人或数十人不等。

而在李徽花了4天时间巡视淮阴山阳等地驻军的时候,更是让李徽差点吐血。即便是镇守边镇的5千兵马,其中还有近千人是残兵。缺胳膊的,走路1瘸1拐的,伤残残废兵马比比皆是。相较而言,那些头发花白的年纪大的士兵倒还算好的了。

荀康解释说,这些老弱残兵都是桓温当初坊头败退山阳县之后留在徐州的。桓温在山阳修整数月之后前往广陵征兵恢复损失的数万兵马,同时将徐州守军万余人1并带走,而且还留下了这些老弱残兵充数。

这些老弱残兵也没法离开军队,毕竟待在军中还有活路。桓温留他们在这里,没有将他们遣散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这样1支老弱残兵,几年来便是靠着他们守再淮河南岸。燕国被秦国所灭,现在的徐州边境战事摩擦已经很少。倘若是几年前,燕国可是在徐州边境挑衅不断,双方的小规模战斗可是经常发生的。

倘若北方之敌知道徐州边境只有这么1点兵马,而且还都是老弱残兵的话,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在视察徐州兵马的过程中,带给李徽震撼的还不仅仅是老弱残兵,他们身上的破烂装备,以及懒散的纪律作风让人无语。他们几乎没有多少人有像样的盔甲,刀剑锈迹斑斑,长兵刃断成了短兵器。弓箭连弓弦箭簇都腐朽了。

在1处营房里,李徽看到了好几把缺了口的,锈迹斑斑的当成切菜刀使用的长刀。可见这只兵马目前的现状。

在山阳县临河军营中,刺史大人前来巡视,满营两百兵士,硬是花费了近1炷香的时间才懒洋洋的到齐。不要说衣着齐整了,他们连队列都排不齐。

周澈甚为愤怒,这种兵马留着何用?不如全部遣散拉倒。李徽当然不能同意他这么做。眼下的情形确实糟糕,但有总好过没有。起码他们还是5千个人,不能打仗也能充个数,吓唬吓唬敌人。遣散了他们,岂非连人头都凑不齐了。

而根据目前的情形,要募兵怕是不太可能。眼下募兵,必是让徐州的情形雪上加霜。所以,必须留着这些人,不能意气用事。

荀康面对眼前的情形,他倒是没有任何的自责的表情。在李徽询问他为何不整顿军纪,不想办法改善徐州目前的情形时,荀康并没有丝毫的内疚。

“我只是徐州别驾,并无领军之权。朝廷也并没有下旨让我代理军权。我多次上奏过此事,但朝廷不闻不问,我也无能为力。况且,我已然花费家资为他们置办过两百多领盔甲兵刃。结果,这些人将盔甲兵刃倒卖赚钱了。我已然尽了力。徐州刺史原是桓氏兼领,这本是他们的职责。他们不管,谁人能管?李大人,这件事怪不得下官。”

李徽无言以对。确实怪不得荀康,他确实尽力了。这种情形下,作为1名没有领军之权的别驾,他可做的事情并不多。况且,长期没有到任刺史的徐州,荀康已经努力的为当地的百姓做了不少事情了。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徐州的现状如此恶劣,李徽之前制定的来徐州之后要做的1234的计划恐怕要全盘的作废。因为根本无法实施。他必须要调整自己的计划,重新思考该如何让徐州的现状做出改变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