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二四章 淝水(十五)(1 / 2)

加入书签

火攻在凌晨开始。

大量的柴薪被搬运到8公山东侧山坡草木茂盛之处堆积,大军之中用来生火造饭的柴草都被运来了。硬生生的在山坡东侧铺设了百步长,宽数丈的3处引火带。

所有军中的油料,什么桐油菜油猪油以及蜡烛松脂等能够助燃引火之物都被全部运来,添加在柴薪上,泼洒在周围的草木上。

苻融想好了,此次要毕其功于1役,这次火攻1定要成功。就算不能将北府军烧死在8公山上,也要将他们全部逼出来。

为了配合火攻之后的进攻,苻融调动兵马,4面准备,1旦北府军突围,无论从哪个方位逃出来,都有兵马围杀。5万大秦骑兵随时待命,发现对方主力突围位置,便会迅速驰往截杀。

万事俱备,不欠东风。

凌晨时分,苻融1声令下,于东侧山坡的引火堆被点燃。火势很快便起来了,所谓干柴烈火再加上油脂助燃和风势相助,3堆引火之物很快便烧成了3条火河。

烈焰腾空,被风吹着向山坡吞吐烘烤,山坡上的树木茅草迅速的脱水干燥成为引火之物。在东风的劲吹之下,火势顺着山坡烧了上去,并且开始蔓延成片,连接成1圈火带。

森林大火的可怕之处便在于,它们借助风力燃烧之时可以无视周围的环境。那些活的树木和葱翠的树木草地也会被大火烘烤点燃,并且1点也不亚于干枯的林木的燃烧。火势密集之处,自成气候,形成火风卷积,呼啸吞吐,宛如活物1般。

难的便在起火之时,1旦火起,形成巨大火势,便无法熄灭了。

东风呼呼的刮着,仿佛确实是上天助力秦军1般。火势浓烟顺着东侧山坡往上窜去,很快,整个8公山东坡都被烟雾笼罩,火势也随后往上烧去。

8公山并不是什么大山,虽然方圆也有数十里,山峰也有数十座。但是,其最高峰也不过海拔两百多米而已。汉代淮南王刘安封地在此,传说刘安同手下8名贤者在此食用金丹飞升,故而得名8公山。除了这些,其实这不过就是1座寻常的普普通通的淮水以南的小山而已。

山也不高,也不大。说起来方圆数十里,但是除了主要的山峰之外,旁边那些外围山峰其实只能算是起伏的土丘罢了。北府军拒守的便是主峰及其周围的几座稍微地势险峻1些的山峰。所以其实拒守的范围局限在东西十几里,南北十余里的山地范围。

这样狭小的区域,对于烟火蔓延而言花不了多少时间。

只用了1个时辰的时间,东侧山坡上已经是1片火海。树木燃烧,长草轰燃,烟火冲天,黑烟滚滚。已经很快就要烧到东坡顶部的位置了。

而顺着风势,火焰沿着两侧山坡蔓延,南坡和北坡也可是起火。可以想象,火势会沿着山坡继续燃烧,最终将整个主要山峰周围1圈全部点燃,最后往山顶去合拢燃烧。这个时间或许用不了1两天的时间便可完成。

苻融等人站在山下,他们之前已经看到了东坡上慌张撤离工事的北府军兵马。他们背烟火逼近,不得不撤离。

就算他们撤往高处,放弃外围的山峰,撤到最高处的主峰位置,那也是无济于事。大火会烧遍这座山的角角落落,会让他们无处藏身。相信很快他们便会意识到这1点,应该会做出抉择。

“传令,各军将士做好迎战准备,他们很快便要熬不住了。除非他们愿意被烧死,否则必然要突围。他们的死期就要到了。”苻融语带兴奋,沉声下令道。

……

北方数十里外,北淝河的河道之中,十几艘兵船正顺流而下,在阴沉的天光之中穿行。

这十几艘兵船上的兵马已经从北府军水军替换为东府军士兵。除了必要的操控船只的北府军人员之外,其余的全部是东府军兵马,人数千人。

昨夜经胡彬介绍情形之后,李徽和周澈都意识到之前进攻颖口的计划怕是无法实行。不是不能去进攻,而是不能达到切断对方粮食物资通道的效果。

按照胡彬的说法,对方是从项城经过水路运输物资粮草,从颖水直接运抵寿阳城北的淮水渡口卸货转运。所以,要么进攻项城,要么进攻寿阳,这两处才是转运的节点,否则达不到断绝敌军粮草的目的。

李徽虽然有些失望,但他知道,这便是战场的常态。战场上的情形千变万化,情报有准确也有误差。计划永远是计划,随机应变及时调整才是常态。

眼下,进攻颖口的收益显然是不足的,但也并非毫无作用。那里毕竟是秦军船只的必经之地。大量兵马抵达颖口,还是要渡河抵达寿阳的。起码控制了颖口,可以控制敌军兵力的增援通道。另外,颖水上的运输物资的船只也不是没有打击的手段。只不过效果要大打折扣罢了。在岸上攻击移动的船只,恐怕骚扰的性质要大于真正打击的性质。

李徽心中颇为犹豫,按照原计划进攻颖口,还是另外调整策略,成为了两难的选择。1个大胆的计划虽然在脑海之中形成,但似乎太过冒险。

决断在凌晨时分才做出。当李荣禀报,南边8公山方向的天空有异样的情形出现,似乎是起了1场大火的时候,李徽心中凛然。这是他最担心的情形,似乎正在发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