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四一章 遗憾(2 / 2)
秦国将很难抵挡。此时,应该趁他病要他命,绝不能让秦人有喘息之机。
但在北伐的具体措施上,两人又有1些分歧。
谢玄认为,此刻全力北伐,攻破长安,完全收复故土也是有可能的。而李徽则认为,想要北伐灭了秦国,完全收复故土的条件并不成熟。大晋的实力还不足以灭秦,最实际的做法是,乘机收复1些故土,咬下几块大肥肉来。
比如,北徐州下邳郡、彭城郡、琅琊郡、东海郡要全部收复。将大晋的边界推到关东青州1带,收复大片的土地,压缩秦人的疆域空间。中部巩固寿阳,往北攻占项城,控制南下颖水中枢城池防守便可。西边则收复巴蜀和襄阳为目标,恢复梁益2州之前的疆域。
如能达到这样的目标,便已经是咬下了几大口肥肉了。
谢玄听了李徽所言,笑话他胃口太小。但却也不得不承认,这是比较实际和能达到的目标。真要是北伐灭秦,确实需要更多的准备和兵马。而且李徽的说法也是有道理的。
李徽说,越是这种时候,其实外部压力太大反而会促成内部的团结。就像大晋1样,当秦国的威胁太大的时候,内部反而会团结起来,迸发出极大的力量。必须要保持1种适当的压力,以压力促成秦国内部的分化,但却不能逼着他们1致对外。所以,这种压力需要适度。
对这种说法,谢玄却又是认同的。
所以,这些天,两人纵论天下局势,各自有各自的想法,互相也都说服不了对方,往往争的面红耳赤,最后却又1笑泯然。因为这种争执是胜利者的憧憬,是对未来的规划,并不伤及感情。
最后,两人总是能达成1些妥协的共识。就好比北伐之事,攻破长安,恢复故国是每个大晋将领的梦想。至于能不能成功,那是后话,首先需要促成朝廷北伐才成。所以,问题最终会归于要首先说服朝廷进行北伐,那便没有分歧了。
两人商议了,不久回京之后,要同谢安好好的商议1番,详述利害。,最好是由4叔上奏朝廷,两人附议协助,方可定夺此事。
此战除了俘虏歼灭大量秦军之外,收获也是颇丰的。光是缴获的战马便有上万匹,盔甲数万领,兵器物资舟船等更是堆积如山。
李徽在寿阳城还烧毁了大量的粮草物资,否则缴获的量更多。即便如此,周澈占领颖口之后,项城方向秦军不明就里,依旧有上百艘船只运送了大量的物资和粮草自投罗网。
周澈连人带船全部缴获,粮食足有上万石,兵器物资无数。
如何处置这些物资,也是幸福的烦恼。
本来周澈想着将这些船只全部沿着淮水运到徐州去,但李徽却没有同意。这种做法太小家子气,这么做反而令谢玄看轻了自己。况且自己的徐州也并不缺这么点物资。所以李徽将这些物资全部交给谢玄处置,1丝1毫也不隐瞒。
当谢玄主动提出要李徽分走1些战利品的时候,李徽也只要了3千头拉车的骡子和黄牛,外加1千匹受伤了明显已经不适合作战的马匹。盔甲1领也没要,兵刃物资粮食更是统统不要。
谢玄甚为讶异,不知李徽为何如此。李徽告诉谢玄,徐州最缺的便是耕田拉车的骡马牲口。至于这些作战的物资,珍贵的战马,还是留给更需要的北府军更好。毕竟这1次北府军损失不小,接下来需要大量扩军。
对李徽的大度,谢玄甚为感动。确实,他需要这些东西。他已经规划了扩军十万的计划。要尽快北伐,便要尽快的组织起兵马,需要大量的物资。东府军的损失确实比北府军小,李徽这么做,正是大义之举。
为感谢李徽的大度,谢玄额外挑出1千匹劣马给李徽,以解决徐州牲口耕种的问题。既然李徽如此在乎徐州百姓的耕种之事,那自己何不投其所好,解他之忧。
两人寿阳呆了7天,周边的局势也逐渐平稳。7月2十4,朝廷圣旨送达,宣召谢玄李徽等人回京,两人才安排好事宜,1起离开寿阳回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