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68章 重开科举之事(2 / 3)

加入书签

一点路费而已,又不用付出什么代价,又何乐而不为呢?

并且,这次不同于大夏上一次科举,因为现在的大夏,已经击败了大隋,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甚至于,用不了多久大军南下,就能彻底覆灭杨广,成就不世伟业。

在这种情况下,大夏已经成为正统了。如此一来,参加科举显得名正言顺,天下人再也没有顾忌。

——

在一处酒楼之中。

有不少读书人聚集于此,但是他们并不是为了商议什么天下大事,他们只是在商量,接下来的科举之事。

在场的众人,在各地也算是才子,但是面对这科举,他们却没有太多把握。

虽然他们不甘心,想要尝试,但是要考中却没有那么简单。

毕竟这一次,他们的竞争对手是来自于整个北方的读书人,其中不乏天下大才,名声在外的存在。

既然他们心有不甘,那自然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要尝试一下。

所以,此刻众人聚集在这里,就是为了交换各自的信息。

以应对接下来的科举考试。

很快,一名气度非凡的青年,目光扫过,开口说道:

“诸位应当都知道科举之事吧?只不过,这科举取士可没有这么简单。我等想要考中,还是要多做一些准备。”

众人纷纷点头,有一人无奈说道:

“我等自然知道,应该要多做准备,但是现在应该如何准备,却没有太多头绪,不知兄台有何见解,不妨说来听听。”

这青年点了点头,继续说道:

“诸位有所不知,其实在下乃是来自河北的士子,当初夏王在河北等地,就推行过科举取士。

不过那时候,在下实力不济,最终没能考上,被淘汰了出去。不过经历这一次,在下对于夏王的科举之法,倒是有所了解。”

听到这番话,在场众人顿时眼前一亮,他们有些迫不及待的说道:

”原来如此,那真是有劳老兄了,给我们仔细说说,到底是什么流程?”

这青年脸上露出微笑,仔细回忆的一番,说道:

“其实也很简单,夏王科举并不喜欢考那些典籍之中,文绉绉的内容,他喜欢数算之道,以及治国之策。

听起来很简单,但是想要达到夏王的要求,却没有这么简单。

夏王可不是会滥竽充数之辈。

如果说,此番科举无人够达到要求,恐怕夏王是宁缺毋滥,宁愿不选,也不会随随便便让人入朝为官。

这点大家必须心知肚明。

所谓数算之道,恐怕了解的人并不多,毕竟大家往日里,自然是只读圣贤书的。

可都已经到这份上了,科举之事用不了多久就要开始。既然知道夏王有可能考核这些东西,那自然要多做准备。

大家回去好好研习一番,如果真能有所成就,日后高中榜上,不失为一桩美事。”

在场众人连连点头,表示兄台所言有理。

当今天下读书人,会去学数学的确实很少,大家都是文科生,学的是诗书典籍。平日里,谁会去看那些算数之道呢?

不过现在不一样了,因为科举的机会摆在面前,大家谁也不想错过。

不管他们之前有没有学过,接下来,肯定要努力去学一学。

能不能考中不知道,但万一考过了呢,那真的是一飞冲天。

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但那青年还没有说完,他简单扫视众人,又继续说道:

“除了这算数之道,还有就是治国之策。夏王可不喜欢夸夸其谈之辈。

所以如果真考到这方面,大家还是要谨慎一些,务实一些。

而不是夸下海口,大放厥词,如此一来,只会引人厌恶。

无法获得夏王的赏识……”

很快这青年,并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尽数说完,在场众人感慨万千,他们拱手感谢道:

“今日多亏兄台指点,让我等获益匪浅啊!如果他日我等能够榜上有名,定然感激不尽。”

这青年倒是没有居功自傲的意思,他之所以说这些,无非是交个朋友罢了。

这一次科举,他自然也是要参加的,但是到底能不能考上,还是得碰运气。

反正多个朋友多条路,他此刻给众人提点一番,指不定日后就能给自己提供一条退路。

而这样的情况,显然不止这里。

大兴城各处,都有书生聚集,他们商议着这关乎自己命运的大事。

虽然也有人敝帚自珍,埋头苦读。希望凭借自己的努力学有所成。

但有些事,未必他们想的那么简单。

如果说,他们连科举取士选拔的方向都不知道,如何能够成功,如何能够获得樊虎的赏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正如方才那青年所言,这一次樊虎科举取士,虽然不完全是考数学,但数学一定在其中,占了很重的比例。

他可不希望,自己选拔上来的人,只会夸夸其谈,甚至是读书的腐儒。

那根本没有任何意义,也无法让大夏变得更加强盛。

他希望的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