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十五章 一起进山(1 / 2)

加入书签

“好的,娘。”

凌瑾韵轻声回应,声音里满是温顺。

她还记得初到秦家时,便留意到了那片因旱情而干涸的土地,连续三月未见甘霖,四周的作物几近枯死。

幸亏秦家村紧邻河流,生活用水尚有保障,每家门前那方寸之地的菜园,全靠循环利用的水滋养,才勉强维持了生计。

秦家的那片土地上,种满了土豆,那是他们为冬日储粮的希望所在。

凌瑾韵提着沉重的木桶来到厨房,正欲费力地装满热水,一双手臂突然从旁伸出,轻松接过木桶。

“我来。”

秦砚辞的声音低沉而温暖,虽然平时话语不多,但他的行动总能适时给予帮助。

只用一桶清澈的井水,就足以洗净一日的尘埃。

凌瑾韵细致地以湿布轻拭身躯,感受着片刻的宁静。

完毕后,她轻提那桶还残留着身体余温的清水,脚步轻盈地跨出屋外。

不料,门外静候的却是秦砚辞。

见她近前,他不待吩咐,自然而然地接过水桶,声音温和却坚定:“这点小事,我来做就好。”

凌瑾韵怔怔地望着他瘦削的背影,随着水桶的轻微摇晃,一步步迈向那片土豆田。

回眸一瞬,她的小屋映入眼帘,那狭窄空间内孤零零的一张床铺,让她的脸颊不由自主地染上一抹不易察觉的红晕。

心中悄然浮现出一个令她不禁蹙眉的现实——作为秦砚辞的妻子,同居一室、共枕一衾似乎是理所当然之事。

正当凌瑾韵心绪纷飞之际,秦砚辞已收拾妥当,带着一身清新之气回到了小屋,轻手轻脚地合上门扉,那细微的声响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让凌瑾韵心头一紧。

然而,秦砚辞的举动出乎她的意料。

他从书架下抽出旧时在县学用过的垫子与薄薄的棉絮,语气平和地解释道:“这还是我求学时的物件,我睡地上,床就归你了。”

凌瑾韵望着他诚挚的面容,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她略带羞赧地按住了秦砚辞手中的垫子,脸颊泛起了淡淡的红晕:“床足够宽敞,我们各自睡一边就好,一人一被,不必如此麻烦。”

秦砚辞细细思量,考虑到家中环境与家风,终是点了点头,接纳了这个提议。

夜幕低垂,两人各自躺下。

次日晨光微露,凌瑾韵在半梦半醒间,恍若怀抱了一只温软的大熊,安心而满足。

迷糊中,她本能地向这“玩偶”贴近,欲寻一个更舒适的睡姿。

然,思绪突转,穿越的记忆如潮水般涌入脑海——这不是现代,哪来的玩偶?

猛然惊醒,四目相对,秦砚辞那双深邃的黑眸正注视着自己,而自己则像八爪鱼般紧。

霎时,尴尬如潮水般涌来,她猛地翻身坐直,慌乱地整理着散乱的发丝,脸颊烧得通红,“那个,真不好意思啊,我……”

秦砚辞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黯然,却依然平静答道:“没事。”

日光透过斑驳的木窗,柔和地抚摸着凌瑾韵绯红的脸庞,宣告着新一天的开始。

望着窗外炽热的阳光,凌瑾韵暗叹一声,秦砚辞所忧虑的旱灾依旧没有缓解的迹象,而灾荒之后往往紧跟的是疫病的考验,未来的路,注定更加崎岖。

走出房门,正好撞见王莲娟忙碌的身影,正在桌上摆设早餐,凌瑾韵抿唇一笑,带着几分羞涩,轻声说道:“娘,让我来帮您吧.”

“不用了,”王莲娟一边灵巧地穿梭于厨房与厅堂之间,一边回答着,手中还不停地忙活着准备早餐的琐碎事务,“老四醒了的话,就让他赶紧起来吃早饭吧。”

每人的碗边仅放置着一小块由粗糙谷物捏成的菜团子,外加一碗几乎能清晰映出人影的清汤,显得格外寒酸。

粥倒是足够大家填饱肚子,可以尽情地喝,但那稀薄如水的质地,很难说能提供多少能量。

早餐草草结束后,家中的壮劳力们已纷纷下地,尽管土地已被反复翻耕,但在这样干旱如同火炉的天气下播种,几乎等于白白浪费力气。

烈日无情地炙烤着每一寸土地,种子下的希望似乎也随之蒸发。

大婶子沈氏、二婶子马氏和三婶子刘氏,各自提着竹篮,踏上了一天中最重要的任务——寻找野菜。

秦家村边那条曾经孕育着勃勃生机的小河,岸边曾是野菜丛生的宝地,但随着周围人的频繁采掘,现在就连野菜根都早被搜刮得近乎绝迹。

想要有所收获,就必须深入到山林更隐蔽之处。

但三人关系和凌瑾韵一般,也不好多说,于是便直接前往了。

对此,凌瑾韵并没有多想,此时的她正思考如何不动声色地利用灵泉,为秦家带来一些改善生活的物资。

待三位婶子的背影消失在小路尽头,凌瑾韵轻手轻脚地拎起篮子,向正在厨房中忙碌的王莲娟说:“娘,我想到外面找找野菜。”

王莲娟闻言,从厨房的油烟中探出身,满眼关怀地望着女儿,“你才刚到咱们家,这四周的路还没熟悉呢,今天你就在家中好生休息,明天娘陪你一起去。”

王莲娟刚说完,,身着简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