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全神贯注(1 / 2)
当她推开医馆的门,清新的香气扑面而来,屋内摆放着各类药材,干燥的药草散发出淡淡的药香。墙上挂满了古老的医书,文字在晨光的映照下显得分外醒目。楚婉儿走近,惊叹道:“这里真是个宝藏!”
正当她沉醉于那些书中渊博的知识时,张大夫从后堂走出,微笑着看着她。“你喜欢这些书吗?每一本都是我多年心血的结晶。”
“可我从未见过如此丰富的医书,”楚婉儿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它们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故事。”
张大夫点了点头,眼中流露出几分自豪:“医术如海,知识广博无边。每一本书中都有着治病救人的智慧,唯有用心去读,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奥妙。”
“我想尽快学会,如何用这些知识来帮助别人。”楚婉儿的眼神中充满热情,手指悄然抚过那些书脊,仿佛在和它们进行着无声的交流。
“学习医术需要恒心与毅力。”张大夫缓缓说道,声调中透出几分严谨,“今天你可先从这些书中挑选几本,逐一阅读。我希望你能够掌握它们的精髓,达到学以致用的境地。”
“谢谢大夫,您真是慷慨!”她感激地望着张大夫,心中满是感动,“我一定会用心努力,不辜负您的期望。”
“此外,阅读的同时也要观察实际。”他继续道,“每一位患者的情况各异,既需知识,更要仔细观察与实践。治病不仅是运用药物,也需要倾听病者的声音。”
楚婉儿点头如捣蒜,心中设想着未来能够亲自为人治病的场景。“我明白,今天我想从《黄帝内经》开始学习。”
“好选择。”张大夫欣慰地点头,“这本书是医道的经典之作。你可以先研读其中的脉理与病症部分,回头再来问我问题。”
心中充满期待的她,立刻默默记下了这本书的要点,眼前的书籍在她眼中透出诱人的光辉。“大夫,我想知道,医者在施治时,除了医学知识,还需要什么?”
“医者还需具备的是仁爱与同情心。”张大夫的目光凝重,语气认真,“治疗病者时,首先要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病痛之苦,非我所能言表,唯有感同身受,方能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
“仁爱…”楚婉儿低声念叨,内心对这份责任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她的目光在书架上游离,扫过每一本书,像是在从中寻找那种可以改变人生命运的力量。
“我们可以先从药材认识开始。”张大夫走向旁边的一个木架,拿出几种常用中药,向她展示。“这几味药材便是基础中的基础,务必深刻铭记其功效与适应症。”
楚婉儿认真地注视着,心中充满敬畏与渴望。“请您告诉我,它们的特性。”
张大夫循循善诱,逐一介绍每一种药材的特点。“此为当归,补血之良药;那是白芍,具有和血止痛之效;而这几株是丹皮,凉血散瘀之用。懂得如何运用这些药材,便是初步掌握医理的开始。”
“我会尽快记住它们。”楚婉儿用力点头,心中信誓旦旦。“大夫,您是否能让我亲自试试如何识别?”
“很好,这正是你需要的实践。”张大夫微微一笑,眼中流露出几分赞许,“我会引导你,你可以尝试去分辨不同的药材。”
那一刻,楚婉儿的内心涌起激动之情,仿佛命运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她接受了这个挑战,准备开启她的医者之路。
一上午的学习中,张大夫耐心详细地为她讲解每一味药材的分辨方法,教她识别外观、气味、及其药用价值。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她的身上,映照出她全神贯注的脸庞。
“老师,您为何说这是开始?我明明看得一头雾水,难道这书中真有深意?”李明困惑地说道,手中无意中捏紧了书页,仿佛想要从中榨出什么。
张大夫微微一笑,目光温和,“明儿,这部《易经》乃是天地之道,其中的符号与象征,皆是先贤留给后人的智慧。要真正理解,除了用眼去读,更需以心去悟。”
李明听后,依旧似懂非懂,“可是其中的八卦,为什么一会儿说阴一会儿说阳,分明让人难以捉摸。我若是思虑太多,岂不是反而坏了意图?”
“正是因如此,你才需多读、常思。”张大夫点头,似乎看到了李明内心的挣扎,他缓缓放下书籍,放松了语气,“还有一件事,你可以与我分享你的看法,直言无妨。”
李明深吸一口气,扬起下巴,似乎下定决心,“我曾在书中看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但是,我常常感到无力,似乎无论如何努力,总难以接近那个目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张大夫摇了摇头,眼中透着关切,“或许,你要学会在不断的努力中去享受过程,而不是单纯注重结果。”
李明点点头,心中逐渐明亮起来,似乎隐隐感觉到了一丝启迪。这时,院外突然传来阵阵欢笑声,打断了他们的对话。
“听,那是小玲在玩耍!”李明转过头,眼中闪烁着孩童般的喜悦,随后眼中又流露出一丝忧愁,“我常觉得我们这种志向,似乎和他们格格不入。”
张大夫微微一笑,“志向与无邪并不是对立的。在你们的心中,子女的天真与快乐本不该被忽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