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2章 九九成新的法拍渔船(1 / 2)

加入书签

后渚港码头,古称“刺桐港”,又称“泉州港”。

宋代,泉州港与交州、扬州、广州并称中国四大港口。

元代,与埃及亚历山大港并称世界两大港口。

明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之所以说这些,不单纯是为了水字数,也是想告诉大家咱们国家也有悠久的海洋文化。

而后渚港,则是我国海洋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见证者之一。

即便随着鸭片战争后,福州、厦门相继开埠,后渚港成为了一般的地方港,但它依旧作为唯一的军港继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比如渔政,它们的执法船和扣留的违法船只,大部分就停泊在后渚港内,渔政在港内还有一个派出驻点。

楚洋停车的地方,就是驻点前的停车场。

“楚总好。”

刚下车,就听到个三十出头的男人在喊他,是方建中的司机,姓刘。

“刘哥。”

楚洋笑着散过去支烟,“方局在里面?”

“在,我带你过去。”

进了驻点,里面就三个房间。

司机小刘把楚洋带到最左边那个房间,后者推门进去,看到方建中和另一个比他年纪稍大的男人正坐沙发上喝茶。

看到楚洋,方建中笑呵呵地站了起来。

“阿洋,来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们渔政执法大队的副队长郑红星。”

“这位就是坠日岛海产品有限公司的楚总吧,果然年轻有为。”

郑红星满面笑容地快步走到楚洋面前,主动伸手道。

“你好郑队长,过奖了。”楚洋脸上保持着公式化的笑容。

虽然这个郑红星给他的感觉有点油滑,但官场里的人这样也正常,更何况今天是他有求于人。

逢场作戏谁不会啊。

渔政执法大队是渔政局下属专门负责打击渔业犯罪的部门,比如楚洋几次出海,负责检查的都是渔政执法大队。

负责查扣非法渔船渔具的,也是这个部门。

“走吧老郑,先带楚总去参观下你们的船坞。”

简单认识后,方建中开口道。

“哎好,局长,楚总,这边请。”

在他的带领下,一行人很快来到港口内一处码头边。

“快到了。”

楚洋顿下脚步,目光在码头上扫了一遍。

这地方说是船坞,但其实就是一片沙滩,有十几艘规格不一的身上喷着拆字的铁壳渔船停在沙滩上,旁边还有堆成小山一样的各类渔具。

违法船只拆解现场

说实话,楚洋有点失望。

要不是郑红星告诉他,他还以为这里是垃圾堆放点。

那些铁壳船大都锈蚀的非常严重,渔具更是没几样能看的过去的。

就算白送给楚洋,他都不想要。

能不能用不说,维修保养都要先去掉一大笔钱。

就算弄好了,用个两年,一报废,哦吼,又是一大笔钱。

这玩意和车一样,坏了后可不能随便卖废品,得走专业的报废流程,花钱请别人拆解。

“楚总先别急,这些摆在外面的别说你看不上,连我都看不上,咱这边走。”

郑红星似乎看穿了楚洋的想法,笑着道。

“哦!”

楚洋耐着性子,继续跟着走。

穿过那片沙滩,来到一处用大铁皮挡住的钢架结构建筑前,楚洋猜测应该到了。

果然,等进了门,里面别有洞天。

“楚总看看,这艘船还满意不?”

郑红星面有得色地往船坞左手边一指,楚洋顺势望过去。

视野中,一艘红底白身的铁壳渔船正静静地停坐在钢筋混凝土的坞墩上。

“这艘船是7月查缴的,长13米9宽3米1,净吨位21吨,可近海拖网作业,船上还设计安装了冷库和活水舱,分别能存放1.5吨冻鱼和1吨的活鱼”

看的出来,郑红星是提前做足了功课的,对这艘船的各种数据倒背如流,介绍的相当详细。

楚洋看也非常满意。

13米9的船,一次能运3000斤冻鱼和2000斤活鱼,放在收购站用足够了。

实在不行甲板和船舱还能塞得下不少。

更关键的是这艘渔船才查缴了两个月,而且本身就是艘年限不长的新船,上面的漆都没花几块,玻璃、甲板层什么的都保存完好,比楚洋之前租的那艘闽泉渔1688状态还要好得多。

就这么新船,放到市场上去,卖家敢喊出九九成新来、

“东西挺好的,就是不知道这船多少钱?”

在一旁跟着参观的何惜君没忍住问道。

收购站的生意火爆,但毕竟时日短,账上余额也就十万出头,她怕不够付的。

楚洋也好奇,这么艘船,即便是二手的,少说也要25万吧。

“这船的价格不好说,拿去法拍的话,估计30万都打不住。”

郑红星笑呵呵地回道。

收购站的几人心里咯噔一下。

好是真的好,贵也是真的贵。

把收购站卖了也买不起啊!

楚洋也微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