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第一百一十三章(1 / 2)
年关一步步的靠近,想要在年前还愿或是进香的贵妇姑娘们都会找一个良辰吉日约上个朋友一同去往京都最大的寺庙——明觉寺,明觉寺不但是当今太后最信奉的寺庙,其中更有多位高僧在内坐禅,年纪大的夫人们很多都爱听他们讲经。
只是,今年的明觉寺似乎更为热闹,据说那位云游在外的高僧不念和尚近来似乎回到了京都,还在明觉寺大殿上露了一次脸。
不念和尚听起来名字很是古怪,只是他以前并不叫这个,他曾是主持亲传的弟子,原先也和普通的和尚一样,老老实实参禅念经,偶尔去往民间化缘参透世俗。因为他悟性好,也没什么杂念,老主持就想着等他圆寂之后,将主持的位子传给不念和尚。
明觉寺当年也不是什么主流的寺庙,那会子老百姓还信奉道教,可偏偏太后三顾明觉寺,第一次是求子,第二次是还愿,第三次又在皇帝病重之时,那时候初出茅庐的不念和尚也不知道与太后说了什么,以至于太后对于佛教极为倚重,更是在她成为太后之后,将明觉寺推崇为如今陈国第一的国寺。
只是,就在德高望重的老主持圆寂之时,这位原本应该继承主持的不念和尚莫名就改了法号离开了明觉寺,他临行前,丞相来过,太后派人来过,就连几位大儒都亲自前来,只可惜不念和尚心意已决,一件僧衣一双僧鞋再加上一个不大的包袱,很快就离开了京都。
而后又过不久,关于这位大和尚的传说也越来越多,有人传说他智斗贪官,有人说他度化山贼,还有传说他有袖里乾坤的本事,将地里的蝗虫一日之间收了个干净!这些传说越说越神,众人对这位大和尚的好奇与崇敬更是日渐变深,甚至于京都里还有根据这位大和尚专门编排的鬼狐故事,为了这些不着边际的故事,茶馆里几乎日日爆满。
世家与皇族当中当然不会如此迷信,可是不少人知道这位和尚的智谋与才学,就连当年太后都想过让皇帝拜不念和尚为老师,学习治国之道。
多年过去,这位和尚的传闻并没有被时间所掩埋,他一路行进一路写下不少诗词或是游记,凡是出自他手的墨宝在陈国那绝对是有有市无价,就连皇宫与丞相府中都多有收藏。
多少孩子是听着他的故事长大的,多少人做梦都想成为他的弟子,曾经只能遗憾于他的居无定所,可如今不念和尚那可是已经回到了明觉寺。
明觉寺一大早就被各式各样的马车围了个水泄不通,普通的百姓为了避开这些达官贵人们都早一天前来上香过了。
“大哥!你快出来啊!”孟奇珍从马车上跳了下来,回过头对着后面一辆马车叫嚷道。
孟夫人皱着眉头看向女儿,低声训斥道:“注意一点儿场合,像什么样子!”
孟奇珍吐了吐舌头,却完全没放在心上,她快步走到孟博良身边抱住他的胳膊笑道:“大哥,你说今儿那位大和尚会不会收你为徒?”
孟博良无奈的摇摇头道:“别胡说,到让人笑话。”
孟奇珍撅了撅嘴,不满道:“我大哥满腹经纶怎么就做不得他徒弟?”
“奇珍!”孟夫人走过来不悦道:“今儿只是来烧香,你若是再如此不懂规矩就留在车里。”
孟奇珍知道母亲真的生气了,便赶紧老实的低下头。
这时候也是凑巧了,正好何家与舒家的马车前后脚到了山脚下,何淑瑶与舒宛萱两人从马车上下来,便看了对方一眼。
关于何淑瑶与世子的事情,世家大多都有所耳闻,毕竟顺康伯那副恨不得将女儿嫁去肃宁侯府的态度,已经让许多世家私底下等着看两家的笑话。至于舒府,由于舒宛萱很是低调,又没有上杆子让庄晋元负责,年纪也还没及笄,所以即便有些人知道其中内情,也不会苛责一个情急之下无奈的女孩子。
孟奇珍一见两人,什么母亲,什么兄长那是通通不记得了,她快步笑着走了过去,也没注意何淑瑶见着舒宛萱后脸上的不自在,只是满心欢喜的叫道:“真是凑巧了,可见我们都是有缘分的!”
孟夫人这会子要叫女儿就已经拉不下面子了,也只得远远的与何夫人舒夫人点头示意,却并不上前寒暄。
“都是让我给惯坏了!”孟夫人转过身,咬着牙说道。
孟博良虽然觉着妹妹这般有些糊涂,但到底是自己的妹妹,平日里也都是这副没心没肺的样子,到也宽容道:“她自小就像个男孩子,咱们又不拘着她,这会子等着要嫁人了才来亡羊补牢,怕已是迟了,倒不如寻个适合她的嫁过去,便就两好成一好了。”
“还说这话!”孟博良不提这个还好,一提这个孟夫人差点没炸了,她满面怒容道:“就她这个德性,在京都了还想嫁什么人家,原想着要在你爹曾经的下属家里寻上一寻,谁知道付宁准上门提亲了!
多好的孩子啊!两人又是青梅竹马一同长大,你说你妹妹是不是吃错了药?居然说什么没有夫妻之情唯有兄妹之谊。我和你爹成亲的时候,连你爹是圆是扁都不知道,还什么夫妻之情?
就是她那些朋友给她勾带坏了!你瞧瞧顺康伯府的那个丫头,小小年纪就追着男人后头让人家负责,再看看那个舒家的丫头,不过是个填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