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4章 三婶?(1 / 2)

加入书签

当顾亮将这碗半生半熟的糙米薏仁稠粥端到张萍儿面前时,张萍儿满口的感谢,直言自己已经几个月没有吃过如此稠的粥了。

不过只一口,这粥便苦的她眉头像个七十岁的老妪一样紧锁,苦味瞬间淹没整个舌口腔,似针扎一般。关键是这粥还不是能囫囵吞下的,还得嚼过之后才能吞咽,这苦味也在嚼的过程中愈发无法下口了。

顾老太看见张萍儿喝粥痛苦不堪的样子,接过碗一闻,碗还没有端到鼻子前都能闻到粥里那浓郁的苦味,光闻都不想入口,更不要说是吃了。不过这粥顾亮说过加了药材养胃,顾老太也没觉得是顾亮故意的,便和张萍儿说这粥太苦自己拿去喂给鸡吃,自己再去熬一锅什么都不放的。

可张萍儿听到这么好的细粮要拿去喂鸡,立马坐不住了,连忙起身让顾老太不要倒了。并表示这么好的粮食不能浪费了,只是味道差一点,但自己若是能天天吃到这,那是当牛做马也值了。然后张萍儿拿过碗,又继续吃起来,这次吃的时候不知是做了心理准备还是习惯了粥的苦味,脸上竟没有一丝不适,和吃正常味道的粥一样。

顾老太听完更心疼这女娃子了,看着他把一碗苦的要死的粥吃出红烧肉的感觉,心想是受了多大苦才能把这碗苦粥的苦掩盖过去。

至于顾亮为什么做这碗粥,还是因为自己想瞧一瞧这女子是否真如她所说受了诸多苦难。普通人遇上这碗粥,先不说喝不喝的下,在听到顾老太要给她重做粥时大部分人多反应肯定是同意的。

但张萍儿却非但拒绝了顾老太的,反而将这碗粥喝的一干二净,至少可以证明她的确是受了很多苦的,不然也不会对粮食这么珍惜。不过这仅代表她受了很苦,并不能代表她是不是好人,毕竟那位本家六爷爷坟上的草还没有长出来呢,还是得提防着。

接下来的日子里,这张萍儿便在顾老太的照拂下住在了顾家,由于顾家的人对她还是有些防范,所以很多地方都没让她进,特别是后山,顾家人的嘴提都没提这件事。

不过这张萍儿也是个听话的,顾家人说什么她就听什么,不让去的房间她便连房门口都不在那逗留,不让她去看的东西,她便看也不看。

由于她受了诸多磨难,再加上很久没吃什么正经东西,身子骨看上去有些病态,特别是吃干饭时,胃部反应强烈,竟会吐出黄水来。不过这张萍儿在顾家可并没有干吃饭,整天帮着切猪食、打扫猪窝、洗衣服、晒秋………是一刻也没有停过,干的十分有模有样。而且有些活干的比顾老太还细致,挑起水来一个小身板比顾老汉都有劲。

可以说,这张萍儿来顾家是一刻也没有空闲过,一直忙个不停。顾家人老早便看不下去了,嘱咐她身子还没有好,他们家人多干活的人也多,不必如此客气。但张萍儿却觉得没什么,说自己在家干的比这还多,吃饭还比这差多了,这点活儿对她来说不值一提。

顾老太是越瞧这张萍儿心里越是欢喜,觉得张萍儿这孩子十分入她的眼,看着看着竟想把她留在顾家。至于如何留,那自然是用自己的三儿子了!

不过此事顾老太也只能先放在心里,毕竟她也得先和张萍儿待一段时间再说,这张萍儿是她捡回来的,身世又有些复杂,得慢慢了解才行。而且这张萍儿身子太瘦,太虚,顾老太也得顾及她能不能养的回来,会不会影响生育什么的………

秋税一交,兰溪村的各户家里都没有什么太多的粮食了,好一点的人家估计能吃到来年开春,差一点的可能连年关都难熬过去。辛辛苦苦种了一年地,末了还是得自己买粮吃。

不过这粮如今哪是好买的,价格翻了几倍不说,买的时候还得碰运气看粮店开不开门。黄灿灿的糙米自然是吃不起的,想买点高粱、豆子这种‘粗粮’吧,谁知这往年不咋值钱的粗粮价格竟直逼米价了。毕竟再粗的粮它也是粮,能填饱肚子自有人买,买的人一多,这价格就自然涨上去了。

往年这个时候兰溪村的人会砍柴挑到镇上去卖,或用来烧炭卖炭来补贴家用,虽说每天累死累活,但好歹也能赚到一点钱。但在今年这柴价炭价没怎么变化,粮价飞涨的情况下,这忙活一天还不够买粮钱的。

相对于村里其他人家的忙忙碌碌,或是上山收山货,或是去外地做苦工,顾家的生活在这荒年里倒是十分安定且富足,一来家中有粮,二来天气变冷,这酒的生意还是比夏日还是要好上一点。虽说普通农户已经喝不起酒了,但是那些地主家生意还是好做的。

对此顾亮并没有选择安逸,而是想要照顾一下这同村的村民,虽然同村村民有些爱占小便宜,不齐心什么的,但是这种情况各村都一样,人可能没有私欲的,只要大体上不算坏就是。而且顾亮其实一直是有考量的,俗话说滴水不是海,独木难成林,人多才能好办事,人多才能更好的抵御灾荒,自家人再多也多不到哪里去,最后还得靠众人的力量。

至于照顾,顾亮自然是不可能将自家存的粮食拿出来分给这些村民的,那也不是顾亮风格。照顾无非是引导着大家做一些有意义的事,能在这灾荒年景活下去。

目前最大的难题是缺粮,今年剩下来的稻谷少,既要留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