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村民的心思(1 / 1)
在经过长时间的内心挣扎后,大樟树底下只剩下了顾亮一个人,他最终还是决定转身回去。事已至此,他也无能为力只能选择接受现实。
一回到家,顾亮就听见自己奶奶在和家里的女人聊天:
顾老太一脸生气的说道:“看吧,我就知道那些人满嘴没有一句实话,说什么自家早就没粮了,说什么自家都快饿死了,这不都活的好好的嘛!”
“娘,您先别生气。那些人卖了地,有点儿粮食也很正常啊!”儿媳陈氏在一旁轻声细语地解释着,试图平息顾老太的怒火。因为顾老太在送别村民时,看到那些搬迁的村民推的独轮车上都有不少粮食,所有才如此生气。
然而,陈氏的解释并未让顾老太息怒,反倒让她更为激动。只见顾老太眉头紧皱,嘴唇微微颤抖着说道:“这些日子,村里找我家借粮的没有五十户,也有三十户。别人也就算了,但那河对面的王家,前几天还跟我哭穷,说他们家儿子快饿死了,想找咱们家借点儿粮食应急。可谁曾想,今天他家搬家的时候,竟然推出了满满两辆独轮车的粮食!两辆车啊,少说也得有三四百斤吧!他们之前居然还好意思哭穷说没粮食吃?”
陈氏见婆婆越说越气愤,急忙劝慰道:“娘,您消消气。河对面的王家家里还有好几亩肥沃的田地呢,听说他们把地卖给了大宝他奶奶。说不定这些粮食就是从大宝他奶奶那里得到的。也许他们之前真的缺粮,所以才会向咱家借呢。”
“大嫂啊,你就别这么好心肠了。”一旁的李氏听到大嫂的话后,觉得大嫂心肠还是实在过于软了,都这个时候还帮这群人说话。李氏帮顾老太解释道:“大宝奶奶前天上咱家打水时可都说了,他家买河对面王家的地用的都是银子,换地没用一斤粮食。大宝奶奶还说了,人家王家特地说明,他们不要粮食,就要银钱呢!”
李氏这一番话把陈氏打击到了,看来此件事情上还是他心善了,想着别人为了儿子上门求粮,便觉得他是个好人,因此这才帮他家解释。李氏突然想到了刚刚顾老太说的话后,连忙问道:“娘,那王家找咱家借粮你没借吧?”
“当然没有,我怎么可能借他家。”顾老太斩钉截铁地说道,脸上充满了毫不掩饰的骄傲。
她之所以如此骄傲、理直气壮,完全是因为她那大孙子早就提前跟她说过这件事。大孙子再三叮嘱她,绝对不能轻易把粮食借给别人家。一旦开了这个头,就会有第二家、第三家甚至更多的人家前来借粮。毕竟,人性都是贪婪的,只要有人尝到了甜头,其他人必然会跟风效仿。虽然他们顾家储存的粮食数量不少,但总归还是有限的,必须要留足够自家食用的份额。如果因为一时心软借出去一些,那么等到自家需要的时候,恐怕就所剩无几了。而且,如果只借给这家,却拒绝了那家,那么被拒绝的人家肯定会心生怨念,认为顾家偏袒一方,从而与顾家结下仇怨。俗话说得好,十个善心都抵不过一个仇恨。
到时候,被拒绝的人家越来越多,顾家积累下来的怨恨将会无比巨大!正因如此,大孙子才特意提醒二老,宁可被所有人指责为小气吝啬之人,也绝不能因为区别对待而让部分人心怀怨恨。
当然,顾亮也没把事情做绝,他还和他家二老说过,若是村中真有人因家中快有人饿死前来借粮,就让他们拿钱来买,可以比镇上粮价便宜一点点卖出。若是没钱,也可以拿地来换。都快要饿死了,他们自然会拿地来换,若是不肯,那只能说明前来借粮的人别有二心,甚至都是准备不还那种,那就更不能借了。
顾亮回家听到顾老太与自己母亲以及二婶的对话,突然有些想明白了一些问题。
前段时间,他一直觉得很奇怪,为何村子里会有这么多人靠吃观音土来填饱肚子。按理说,那些居住在平原地区的人们因为缺乏食物而选择食用观音土倒还说得过去,但他们这个村子可不该如此啊!
毕竟他们村背靠大山,去年灾荒几乎全村人出动,整日整月的去山上提前挖葛根、蕨根、山药,秋天去山上采集橡子、毛栗等一系列的东西。今年春日即使野菜瘦小,但他们村地盘大,还有大黑山可以寻野菜,弥补了这一缺陷。这些东西虽然比不上粮食好入口,但也至少能让村里人撑到今天过冬,不至于夏日就开始吃土裹腹了呀。
所以经过顾老太他们的一番对话,顾亮顿悟了,他明白了至少在这个村子里,各家各户家中其实都暗地里都藏有一些粮食。他们选择吃糠咽菜,吃草根、啃树皮,咽白土,装出自家一副山穷水尽,一贫如洗的样子,完全是出于对未来的担忧,以及对他人的防备。就像现实中同事亲戚一样,嘴里说着没钱,衣食住行也和你没多大区别,但人家可能说全款买房就买房了。这种做法虽然看似狡黠,但实际上也是一种生存智慧,是村民们在艰难环境下不得不采取的自保措施。想到这里,顾亮虽然感叹生活的艰辛与无奈,但也不得不佩服自己这些同村村民的小心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