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3章 有骨气的两位高家老人(1 / 2)

加入书签

出了加油站,继续往海边去。

将近一个半小时之后,来到了一个渔村。

说是渔村,但这里出海打渔的渔民其实已经越来越少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型渔船和运输船,都已经普及。

一艘木船一张网的时代,早已过去。

最多也就是靠着老祖宗传下来的经验,去打捞一些比较特别的海货。

比如那些因为生活习性,有规律的按照一定周期路过某一片区域的鱼类。

捕捞到这些新鲜食材,还能稍微改善一下生活。

至于那些普通的鱼类,可就只能勉强养家糊口度日了。

因此年轻人更热衷于外出打工。

一个月两三千块钱,不算多。

但好歹比累死累活,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却换来天天吃咸鱼干的糟糕日子。

不说别的,光是工厂食堂,一日三餐,起码可以变得样的吃点可口的饭菜。

可是,总有些人,是没有办法走出渔村的。

比如那些年纪已经偏大的老人。

以及还未成年,没有工厂接收的孩子。

家里有年轻人外出打工的还好一点。

每个月都会寄点钱回来,补贴补贴家用。

要是没有年轻人,那就麻烦了。

基本上找不到什么出路。

村尾高家就是这种情况。

一家三代。

正好在中间那一带出现了断层。

家里只剩下老两口和一对双胞胎孙女了。

双胞胎的父母,在一次进城买年货归来的途中,出了车祸。

双双殒命。

整个家庭,一下子天就塌了。

在海上打拼的一辈子,早已一身病痛的爷爷高海童,无奈之下,只能找出已经封尘多年的渔网和老渔船,补了补,重新出海。

奶奶李凤琴,则是每天背着爷爷打回来的新鲜鱼,到附近的海鲜直销码头去蹲在路边,看看有没有那些自家采购的老板,能够过来捡捡漏。

而双胞胎孙女两人,刚刚念初三,马上就要考高中了。

学费,书本费,还有其他七七八八的各种费用,正是花钱的年纪。

两姐妹虽然勉强能够帮上点忙,但是终归是杯水车薪。

而且爷爷高海童虽然没什么文化,但是有一件事却看得很通透。

只有好好念书,考上大学,去到大城市找到一个不错的工作,才是自己两个宝贝孙女唯一的出路。

否则的话,不管是让她们跟自己打鱼,还是去那些乱七八糟的工厂找班上。

都是没有什么未来可言的。

前者他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

辛辛苦苦了一辈子,眼看着就可以过点安稳日子了,结果一场意外,就彻底打回原形。

而后者,村子里经常能够听到,哪家闺女在厂里被人祸祸了,好多怀了孕都不知道父亲是谁。

他们老两口不想让自家孙女,也经历那些肮脏龌龊的事情。

所以,即便是村委会派人来劝说他们,让一个孙女继续念书,另一个孙女进厂打工贴补家用。

他们也断然拒绝了。

并下定决心,就算是拼了这两条老命,也要把两个孙女供完大学。

当他们把这个想法告诉孙女之后。

两个孙女也很懂事。

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学业上。

家里的活,力所能及的,也会第一时间帮忙做掉。

好减少一些爷爷奶奶的辛苦。

村委会见拗不过老两口,于是只能换了个办法帮助他们家。

将一个一对一的捐赠扶持名额,给了老高家。

这种名额,基本上每年都是固定的。

根据各个地方的不同情况,自行分发安排。

这座渔村每年可以上报五个家庭上去。

等到上面审核过后,便会将相关信息从特殊的平台发布出去。

让那些生活比较富足的家庭,或是生意做的不小的企业,认领帮扶。

一旦双方符合帮扶条件,并且都有此意愿,便会正式开始执行。

在约定的时间之内,帮扶者会每个月定时打一笔钱到村委会,由村委会交到被帮扶者手上。

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的偏远地区贫困家庭的生存问题。

本身无疑是一件好事。

但这个过程中,贫困家庭的相关信息,会大量暴露。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而这些信息,落到有心人的眼里,难免会被挖掘出巨大的潜在价值可以挖掘。

就比如老高家。

他们家的信息被放到帮扶认领信息网站之后。

很快就被赵瑞龙给盯上了。

老两口他自然是没有什么兴趣的。

赵瑞龙看中的,是那对双胞胎姐妹。

双胞胎本就少见。

长得好看,气质脱俗的双胞胎,可就更加稀缺了。

关键看她们俩学习成绩不说,说明脑子比较聪明。

这对于赵瑞龙来说,无疑上天恩赐的礼物啊。

在他的宏图伟略之中,需要获得一些人的支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