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六十二章 雅圣三代圣人!(1 / 2)

加入书签

“儒家后辈王独秀,拜见雅圣!” “儒家后辈李铭,拜见雅圣!” “儒家后辈曹万江……” 唰唰唰! 郑、靖、明三国的所有大儒在这一瞬,全都跪向那伟岸的金光虚影。 一边跪拜,一边用极其虔诚的语气,行了儒家至高礼! 而在这群大儒的恐怖浩然正气影响下,凡是阻挡在他们与金光虚影前的任何人全被直接震开三米远。 甚至那些在远远围看的百姓们都被金光推开一条道。 大儒跪拜,凡人不可立于前! 这是圣人规矩! 这群大儒一语话落,全场近乎疯狂。 特别是那些儒家内部的青年才子,他们一个个眼睛瞪得像灯泡。 “雅圣!竟然是雅圣!” “天哪!雅圣可是传闻中的第三代圣人!名字虽然为雅,但其却是五代圣人里面战力最强的存在!凭借着一身浩然正气,可以笔化剑,以气化形,据传一位二品武帝,神一般的存在,都不是雅圣的对手!” “你们为何确定这就是雅圣虚影?我们这里也就只能看个儒袍,连腰腹都望不到,再者说圣人虚影闻所未闻,今日这虚影怎么可能是圣人?” 有人疑惑,但很快就遭到众多否认。 “你懂什么,大儒师长们这会儿都在跪拜,还高呼雅圣名讳,难不成大儒们还能看走眼?无论雅圣是否存有画像,或是真假如何,现今大儒们都说那是雅圣,那不管真假这就是雅圣!除非你是觉得自己比师长大儒还要厉害!” 这话让那名质疑的才子面容羞愧。 旋即连忙有人叫嚷一声。 “你们别聊了,大儒师长都跪拜了,我等当学生的难不成还坐着?” 话刚说完,那名才子就直直朝前两步跪了下去。 “学生李九,拜见雅圣!求雅圣庇佑学生文道昌盛、作出千古绝句、绝世文章,晋升大儒、带领儒家更加昌盛!” 这名叫李九的才子不仅模仿着大儒行了跪拜之礼,还跟许愿似的,扯了一堆自己的美好愿景。 这一幕非但没有引得众人嘲笑,还引得无数人跟着跪了下去。 “妈的,被李九这小子乘了先机,可恶!” “岂可修,儒圣庇佑,绝不能让这小子独享!这份文气我孙州要定了!” “无耻狗贼!竟想独占我等机缘!往日里我等都是去文庙拜见儒圣,连圣人何等模样都没见过,今日竟然能当着第三代圣人虚影祈祷,此次必定能得圣人庇佑!” 一瞬间,又是几十人齐刷刷的跪了下去! 他们都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机缘,故而开始争先恐后的朝着虚影磕起了头。 这番场面,外人看着要多滑稽就有多滑稽。 明日整个京都都会传开:震惊!各国青年才子俊杰争先恐后疯狂磕头! 跟风行为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少见的。 同样的,一个人社死,那是真尴尬。 但要是几十号人一块儿社死,那就不是他们尴尬了,反倒是那些没有随大流的开始尴尬起来! 只要我不社死,社死的就是别人! 于是,在跟风效应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青年才子跪了下去。 再往后,除了还处于昏迷的沈冥与几位才女之外,那些青年文人竟然全都跪了下去,像魔怔一样接连不断的磕起头来! 不是他们不想停,而是此刻他们心里震惊的发现这玩意竟然真的有用! 几人一边惊骇欲绝,一边一次次更加卖力的磕头。 不为别的,他们刚开始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觉得机缘丢了太可惜。 可谁知道,他们行完跪拜礼,每磕一下,体内浩然正气就会多上一分! 这些虽然只是极其轻微的程度,甚至若不仔细感应,都会将其忽略过去。 但这些浩然正气对于大儒是不值一提,对于他们这些小儒生简直就是天大的机缘! 说的形象些,原先他们苦学一年,加之精心研究创作所能积累的浩然正气量,现在只要磕一下头就能获得! 而且磕的越使劲,获得的浩然正气就越浑厚! 这就像前世那些外围女,原先要辛苦996加班一年才能拿到的工资,现在只要陪一晚上,甚至是半个小时,三秒……都能挣到相同的钱。 那么何乐而不为? 区区尊严,不要也罢! 更何况,他们这些儒家后辈,给儒生磕头,不丢人啊! 可这给那群大儒都整不会了。 咋回事儿啊? 好端端的学生,平日里都斯斯文文,遵守礼教,现在怎么磕起头来跟上瘾一样?! 姚川当即怒甩衣袍,指着周围的大儒就开始斥责。 “我辈儒家子弟,熟读礼教与圣人言,甚至何为儒、何为礼、何为德,可如今你们看看!这帮学生们有半点文人风骨在?众目睽睽之下,竟然当众疯魔似的…磕头,简直毁我文人形象!你们几个老家伙怎么教的学生?!” 姚川说这话时候一副大义凛然、深恶痛绝的样子,只因为他自己的学生周元明还站的好好的,反倒其他大儒的学生一个个都疯魔似的丑态尽出。 这时候他姚川怎能放过这一个气势上碾压其他大儒的机会? 此事或许会让文人丢脸,但他姚川不会,反倒还会被衬托的更加有牌面。 放眼望去,连那些才女都抵不住压力的跪了下去,随后更是一下接一下没有停歇的意思,只有他姚川的学生坚守住底线! 这时,一名头发花白、眼睛炯炯有神的大儒出言解释。 “呃……姚川兄息怒,这些学生们……只是…只是一时间见到雅圣太过激动了而已,这番跪拜也只是在表达对儒家圣人的敬畏与尊崇,我们儒家一向是尊师重道,对待圣人这种祖辈,自然是要恭敬些。” 这名大儒说话的时候,自己嘴角都不由得抽了抽。 说实话,他自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