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魏军锋芒(1 / 2)
在郭奉庞大的军队当中,除了将领和士兵以外,还有青阳道人和他带来的蜀奸。
这些人将会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为魏军提供前方地理状况的详细信息,同时密切关注蜀军的一举一动,成为魏军的得力向导。
现如今,放眼整个天下,如果要让那些心怀不轨、背叛故国的反骨仔们选择一个投靠的国家,那么毫无疑问,魏国绝对是他们最为理想的归宿。
毕竟,从当前的局势来看,魏国显然具有更大的胜算和优势,也值得他们向魏国示好,就像嘉庸郡的王家等人一样。
投靠魏国,就是荣华富贵,还能保护自己家族,那些摇摆不定的人,又如何不会选择魏国。
郭奉骑在马上,和其他将领讨论着蜀国启用廖维进行阻击他们的情况。
“以廖维所统率的大军,完全不能抵挡我们,但我们必须击败他们。”
屈克明对郭奉的话表示赞同,魏军需要快速击败蜀军,以此给蜀国造成巨大的压力。
“郭将军,以我们目前的行军速度,马上就会和廖维大军碰面,廖维无法据守什么险要之地,他只能对我们发动进攻,这正是我们想要的。”
邓斐不认为廖维会在什么地方据守或者伏击魏军,因为魏军现在前往蜀国京师的大道是畅通无阻,除非蜀军出现阻拦魏军,不然就没什么关口城池可以拦住魏军。
郭奉很认可邓斐的话,要想拖延时间,那就只能和魏军面对面交战,不然就是被魏军直接杀到蜀国京师脚下。
随着黄宗霖要求各地蜀军前去围击魏军,那些魏蜀边境的城池营寨的防御力量极大的削弱。
除了魏军主力突袭攻下的营寨城池,还有许多防务空虚的城池被魏国偏师攻破或者劝降。
如果不能击败郭奉的主力魏军,蜀国北部丢失的城池将难以夺回,哪怕是楚国协助,也会被魏国借此给他们放血。
战争的主动权一直在魏军手里,蜀军从被突袭开始,就只能看着魏军的行动而做出反应。
在率领大军离开京师时,廖维就大致了解魏军的全盘计划,可惜已经没有任何作用。
如果在魏军还未发起突袭时,蜀国知道魏军的计划,那还有可能通过提醒楚国以及动员调整大军来抵抗魏军。
现如今,魏军已经达到突袭蜀国的目标,开始按照计划向着蜀国京师进军,蜀国也只能仓皇应对,而毫无快速击溃魏军的有效办法。
除此之外,通过前方传回来的情报,廖维分析出魏军主力至少在十万精锐以上,这是他统率的大军难以匹敌的。
“在回看一眼京师吧!我们可能回不来了。”
廖维身边的张权略带沉重的回看蜀国京师。
“将军,此战我们必须以命相搏,才能给大蜀带来一线生机。”
“大蜀早就没有生机,我们只不过是苟延残喘。”
以魏国和楚国的实力,蜀国永远都不可能一统天下和长久存在。
即便是魏国衰败或者放弃进攻蜀国,那楚国便会代替魏国的位置,继续图谋蜀国。
“其实我们都明白,大蜀不过是个割据王国。”
不仅是张权如此认为,蜀国内部的其他文武官员都是如此认为。
一个王朝没有存在的口号与天命,那等待它的只有灭亡。
像魏国天天挂在口边的一统天下,楚国天天宣传的北伐魏国,都是他们举国上下都可以看的见的奋斗目标。
而蜀国,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存在的理由,它无力一统天下,也不可能北伐,就算蜀国选择北伐也没有法理与口号。
蜀国百姓不会认为自己有一统天下的义务,也不愿意为虚幻的口号随便牺牲自己。
魏国皇帝用他的实际行动,告诉魏国百姓一统天下的重任和天命就在魏国,所以魏军作战会比蜀军更有使命感。
永远不要忽视天命与信念对一个国家的影响,它填充了百姓对一个王朝的认可与归属。
当魏国一统天下时,天命理论会坚持到魏国天命被打破的时候,到那时会有新的乱世枭雄证明自己天命在身,从而取代魏朝的统治。
“我们在苟延残喘,楚国也是挣扎将死。”
自从楚帝蔡茂兵败徐泗,张权就看出楚国的理念被打破,楚国百姓面对魏国也渐渐像蜀国百姓一样。
相比于他们,魏国更加显的朝气蓬勃和天命在身。
“乱世或许会在不久终结。”
廖维最后说出这句话,然后义无反顾的向着魏军的方向前进。
看着廖维的背影,张权也默默的跟上去,他们现在是蜀国的将领,无论蜀国如何,他们都要做好一个将领该做的事。
一路挺进的魏军,为了展示魏国的仁政,凡魏军所过之地,大军不可骚扰百姓,并及时与当地的官员士绅联系。
魏国是来统一天下的,不是来烧杀抢掠,等魏国灭掉蜀国,蜀国的百姓自然就是魏朝的百姓。
郭奉希望给蜀国百姓传达一个魏国其实和蜀国并无太大区别,他们只需要好好生活,并将蜀字换成魏字即可。
魏国所代表的并不是异族和外来文明,所以魏国的统治相对更容易让蜀国百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