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希望的田野与暗夜的杀机(1 / 3)
并州军营,邓高的书院。
书院的主人邓高虽然已经逝去,但院中的古树依然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吕布仿佛看到邓高坐在树下,品茗论道的场景,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意。
“将军,这边请……”侯文将吕布引到邓高的房间。
房间简朴至极,与邓高这位并州二号人物的身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墙上挂着几件衣服,上面满是缝补的痕迹,房间里只有一张小桌和几件简单的家具,显得空荡荡的。
唯一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的,便是那一堆堆的书籍。房间角落里堆满了书籍,可见邓高生前是多么热爱读书。
侯文在书堆中翻找了一阵,取出几卷书册。
“这些都是师父生前留下的著作,将军要不要看看?”
吕布点点头,侯文便将其中一卷递给了他。这卷书没有书名,吕布随意翻了几页,发现里面记录的都是邓高与各地友人之间的书信往来。
侯文在一旁解释道:“这是师父为了改进并州的农业技术,与各地友人交流心得的书信集。师父一直都很担心并州的粮食产量太低。”
并州地广人稀,但大部分都是山地和荒地,即使百姓们辛勤劳作,也难以解决温饱问题。邓高早在丁原帐下时,便对此忧心忡忡,一直在寻找解决之道。直到离开丁原之后,他才找到了突破口,开始着手著书立说,而这卷书信集,便是他多年心血的结晶。
“书院的后院里,还有师父从并州各地收集来的土壤样本,他曾经在那里进行过各种农业试验。书中记载的技术,在几年之内便可以推广应用。”
“只要能够提高粮食产量,让百姓们吃饱饭,什么方法都值得一试。”吕布对此表示赞同。
“是啊,为了完成这卷书,我曾经多次前往各地,为师父收集资料……”侯文语气中带着一丝怀念。
他翻到其中一页,指着上面的内容说道:“将军,您看,这里记载的,不就是苜蓿吗?”
“没错,是苜蓿。”吕布一眼便认了出来。
“你怎么知道苜蓿?”侯文有些好奇。
“我如今在朔方和五原一带的屯田里种植苜蓿。”吕布解释道。
侯文对单木英引进的苜蓿,了解得十分详细。
“将军,您仔细看看这段内容。”
吕布按照侯文的指引,仔细阅读了关于苜蓿的内容,然后将书递给了貂蝉。
“貂蝉,以后并州再也不会有人饿死了。”吕布语气中充满了希望。
貂蝉一开始不明白吕布的意思,但看完书上的内容后,她顿时明白了。
原来,邓高的著作中,记载了几种来自江南地区的农业技术,其中侯文指出的那段内容,便是利用类似苜蓿的植物,来提高土地肥力的种植方法。
轮作,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轮流种植不同的作物,以避免土地肥力下降,导致产量减少,病虫害增多。
这种方法由来已久,几乎所有农民都知道。但利用苜蓿来提高土地肥力的方法,却鲜为人知。
虽然黄河流域也有类似苜蓿的植物,但如今在朔方和五原一带种植的苜蓿,却是单木英从西域引进的新品种。
单木英引进苜蓿,原本是为了作为战马的饲料。苜蓿易于种植,管理方便,而且用苜蓿喂养的牲畜,更加强壮,耐力更强。
据说西域盛产良马,便是因为那里盛产苜蓿。因此,单木英便将苜蓿引入了并州。
自从有了苜蓿,吕布军的战马,个个膘肥体壮,耐力十足,即使长途奔袭,也毫不费力。
更重要的是,并州拥有两千多匹并州狼骑,一千多名身穿胡服的骑士,还有数千名铁骑,这些战马都需要大量的饲料,有了苜蓿,就不用再花费巨资购买高粱了,可谓是一举两得。
然而,马儿吃饱了,人却饿肚子,即使产量再低,也必须种植粮食,才能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
没想到,邓高竟然想到了利用苜蓿来提高土地肥力的方法。
他发现,苜蓿与大豆的搭配种植,效果最佳。通过轮流种植苜蓿和大豆,可以有效提高土地肥力,从而种植其他作物。
更令人惊喜的是,邓高的著作中,还记载了多种苜蓿的食用方法。
“将军,您再看看这卷书。”
侯文又拿起一卷薄薄的书册,递给了吕布。吕布打开一看,发现这是一本类似《说文解字》的识字课本。
书的开头,写着一篇序言:
-胡人经常越过长城,入侵并州,因此并州人自古以来便崇尚武力,轻视学问,导致百姓大多不识字,生活十分不便。
我担任官吏数十年,处理过无数公文,发现从乡里到郡县,许多官员都不识字,导致政令无法有效传达。
因此,我特意编撰了这本识字课本,精选了五百多个常用汉字,只要学会这些字,便可以阅读和书写大部分公文。
正如序言中所说,这本识字课本,与内容浩瀚的《说文解字》不同,它只收录了几百个常用汉字。
而且,这本识字课本,将汉字按照使用频率,分成几十个单元,每个单元单独成册,方便学习者循序渐进,逐步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