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西关城之战(1 / 2)
在第二日的战斗中,双方军队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惨烈对决。
上午时分,西番联军作为主攻一方,到了下午,金军接过了进攻的接力棒,以更为猛烈的姿态发起了冲锋。
西关城,这座看似不起眼的要塞,实则坐拥天险,巧妙地镶嵌在两山之间的狭窄沟壑中。
城内守军只需凭借西城一面之险,便能抵御万军之敌。
在段天扬缺席的关键时刻,萧方挺身而出,暂掌洪兴军帅印,他亲自登临城门楼,指挥引领将士们浴血奋战。
从日出到日落,双方军队在这片土地上展开了一场无休止的较量。
当夜幕降临,星辰点缀天际,将士们的体力已近枯竭,金军终于无奈地收起了进攻的号角,暂时退却。
第三日清晨,金军与西番联军再次联手,西番联军各大部落各怀鬼胎,彼此推诿责任,不愿率先冲锋陷阵。
他们的战力虽强,但在这种相互猜疑、彼此推卸的氛围中,却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
攻城之时,他们雷声大雨点小,对洪兴军构成的威胁微乎其微。
真正让洪兴军感到压力山大的,是金军发起的攻势。
每当金军发起冲锋,洪兴军将士便需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全力以赴地迎击。
只可惜,西关城的城防坚如磐石,任凭金军如何猛攻,都未能撼动其分毫。
战局在第五天迎来了转折点,金军的后勤辎重抵达战场,其中不仅包括大量的火筒枪,更有上百门的火炮。
火炮的轰鸣将西关城的城墙炸得千疮百孔,西城门在火炮的轰击下轰然倒塌,城防体系瞬间崩溃瓦解。
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萧方当机立断,下令全军将士立即退守城内,放弃城防之利,与敌人在巷战中一决雌雄。
随着金军和西番联军涌入城内,一场巷战在西关城的大街小巷中全面爆发。
双方将士们挥舞着刀枪剑戟,在狭窄的街道和曲折的巷弄中展开了殊死搏斗。
这一场战役,犹如炼狱之火,将西关城化为人间最惨烈的战场。
双方将士的鲜血,如同蜿蜒的河流,几乎浸透了这座城池的每一寸土地。
最终,洪兴军凭借着不屈不挠的意志,硬生生地将金军与西番联军逼出了城外。
硝烟散尽,双方皆伤痕累累,满目疮痍。
此时,洪兴军的将领们纷纷向萧方进言,言及西关城防已毁,再守无益,应速速撤退。
就连赵玄,也认同了撤退的必要性。
然而,萧方却力排众议,坚决拒绝撤退。
他的理由掷地有声:第一,他必须遵循段天扬的意志,不让外敌踏入西关半步;第二,若连西关城这等天险都守不住,又何谈保卫西关的其他城邑?一旦撤退,士气必泄,只会陷入无休止的退让之中。
因此,萧方放下狠话,即便战至最后一人,也要坚守西关城,绝不后退半步。
战场,是磨砺意志的熔炉,也是检验忠诚与勇气的试金石。
在这场残酷的较量中,萧方迅速成长,他学会了在生死之间权衡利弊,明确了哪些战斗可以避让,哪些则必须全力以赴。
在他的坚持下,洪兴军也是铁下心来,决定死守西关城。
而金军方面,面对如此顽强的对手,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战术。
他们深夜聚首,深刻反思为何在武器优势如此明显的情况下,仍未能攻下西关城。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他们得出了三个关键原因:洪兴军人数众多、作战勇猛,以及巷战环境对己方不利。
针对最后一点,金军将领们迅速达成共识,决定改变战术。
他们决定利用火炮的强大威力,彻底摧毁西关城,让洪兴军失去巷战的优势。
西关城之战的第六日,金军与西番联军出人意料地选择了休战,非为怯战,实为静待后援的补给,特别是火药储备。
转瞬已是第八日,两军再次整装待发,却不再急于以血肉之躯硬撼坚城。
他们动用了全部的火炮,对西关城展开了前所未有的狂轰滥炸。
洪兴军历经两日艰辛,刚刚修复的城防,在这排山倒海般的炮火面前,如同脆弱的纸糊,瞬间土崩瓦解。
金军步步为营,充分利用火炮的射程优势,对西关城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猛烈攻势。
炮火连天,震耳欲聋,每一声轰鸣都伴随着城防的崩塌与建筑的破碎。
西城尤为惨烈,炮火之下,满目疮痍,几乎无一栋建筑能幸免于难。
仅一日之间,金军上百门火炮倾泻出近万枚炮弹,将西城打得支离破碎,废墟遍地。
面对如此压倒性的火力优势,洪兴军被迫连连后退,西城更是成为了无人敢涉足的死亡之地。
将官们心急如焚,纷纷向主帅萧方请命,请求立即撤离西关城,以免全军覆没。
然而,萧方却如磐石般坚定,誓要与敌军在西关城下决一死战。
金军那边其实也不轻松,他们虽拥有强大的火炮,却也高估了其威力。
火炮所投射的,不过是一颗颗巨大的铁球,虽能造成巨大破坏,却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