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诗词(1 / 2)
陈小雨在山脚下设茶棚,这本来是很寻常的一件事情,却没曾想,这么寻常的事情,竟然也有人注意。
这天午时,便有衙役来茶棚里察看,如今的衙役,全都是吴县令从京都带过来的,他们一个个身怀武艺,气势也不像是普通的衙役。
他们一进茶棚,便问领头人在不在。
徐保恰好在里面,他是个会来事儿的,他一看那几个衙役的气势,便知道不好惹。
于是,他连忙请几个衙役坐下,又吩咐手下人擦桌子倒水,并且陪着小心地问有什么事。
为首的一个衙役瞟了徐保一眼,说道:“我们是例行公事,这山脚下是官道,你们要在官道边开茶棚,按照惯例是要向官府报备的,你们可曾有报备过?”
徐保心说,以前我们在这里劫道时,也不用向官府报备,如今开个茶棚反而要报备了,这是哪门子的道理?
他心里这样想,嘴上却笑着说道:“回几位官爷,这茶棚我们今天才开张,报备不报备的,我也不知道,我虽是管事儿的,但也只管些小事,像报备这种大事儿,都是我们头领在负责,我们头领去县学上学去了,等他回来,我问问他,我们头领估计您几位也认识,他是吴大人的学生,叫陈小雨。”
那为首的衙役扫了一眼茶棚里的一切,见里面简陋非常,一眼便能看清全貌,他喝了口茶,茶水也寡淡无味得很,便没有继续纠缠,只说让徐保他们快去官府报备,然后便带着人走了。
另一边,陈小雨和徐胜男已经去了县学。
这是他们第一天上学,两人到达县学门口时,木术早已等在了那里,三人简单地打了个招呼,便一起进了县学。
县学在县衙的边上,是一栋宽敞的宅院,可能是收费比其他私塾低的缘故,来报名的有很多人,当然,绝大部分都是大户人家的子女,大叶朝的平民老百姓可上不起学。
县学初步分了三个班,分别是甲乙丙三班,丙班是针对完全没有开蒙的学生开的班,所以丙班的门槛最低,只要交得起学费,便能进丙班学习,而乙班和甲班就不同了,学生需要通过任课先生的考试,方可进入这两个班级。
陈小雨和木术都去参加了乙班的考试,负责考试的是一个叫白文举的先生,这位白文举对陈小雨很和善,他首先询问陈小雨读过什么书,陈小雨说没有读过书,但能认字。
白文举有些意外,他追问陈小雨道:“三字经也不曾读过吗?”
陈小雨点一下头,说道:“不曾,陈虎将军只教我认了些字。”
白文举不死心,接着问道:“除了认字,是否能写字?”说着,他将自己的笔墨纸砚推向陈小雨。
陈小雨接过笔,想了想后,提笔在纸上写下了两句诗词。
白文举等陈小雨放了笔,他将陈小雨写过的纸拿过去,并且照着纸上的内容念道:“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白文举念了一遍,觉得不够,又念了一遍,念完,他激动地问陈小雨道:“小王爷,这两句诗也是陈虎将军教您的吗?”
陈小雨摇了摇头,说道:“不是,是我偶然所得。”
陈小雨的话很容易让人产生歧义,偶然所得可以理解为偶然有的心得,也可以理解为偶然从别处得来的。
但很显然,白文举直接当成了第一种,他以为这两句诗词是陈小雨自己写的。
白文举是东陵先生最得意的学生,他在诗词方面尤其痴迷,读了陈小雨的这两句诗,他觉得意犹未尽,于是,他问陈小雨道:“小王爷,这诗句是只有这两句,还是有其他词句?”
陈小雨点了一下头,说道:“是有完整的词句的。”
白文举一听说有完整的词句,他急切地问道:“小王爷,能否念出来听听?”
陈小雨嗯了一声,顺口念道:“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注:来源明朝于谦的《咏煤炭》)
白文举瞪大眼睛,说道:“小王爷,这诗句是写给何人的?”
陈小雨看一眼不远处的东陵先生,说道:“就当是写给东陵先生的吧!先生为了小王,千里迢迢来到这小小的四弓县,可谓是煞费苦心,小王为他作诗一首也不为过。”
白文举被陈小雨的话感动到了,他颠颠地跑向东陵先生,并且对他手舞足蹈地说了一通话,东陵先生听完后,和白文举一起跑回了陈小雨面前。
陈小雨一脸淡定地看着面前的二人。
东陵先生兴奋地对陈小雨说道:“小王爷,能否将刚刚的诗默写下来,老臣想仔细参详一二。”
陈小雨点一下头,白文举连忙替他磨墨铺纸,等一切准备好后,陈小雨再次提笔,这一次他用的是簪花小楷,诗句写完后,他在后面写下了赠东陵先生的字样。
不得不说,陈小雨的毛笔字很漂亮,这得益于21世纪的软笔培训班。
但东陵先生并没有赞叹陈小雨的字写得好看,他只是一遍遍念着纸上的诗句,念一遍他的表情便激动一分,白文举怕他太激动会对身体有碍,东陵先生挥开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