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2章 隐忧(1 / 1)

加入书签

不过杨氏不知道的是,也正是因为其他几路叛军不好对付,燕国公和一众下属,在经过商量讨论以后,才决定在长安称帝。

谁让其他几路实力强劲的叛军,在得到燕国公也起兵造反的消息以后,也迅速给出了应对措施,并没有坐以待毙。

一个个不是自己称帝称王,就是扶持大雍的皇室血脉称帝,想要在身份上占据上风。

并且昭告天下,一副自己才是正统,才是真命天子,其他人马都是乌合之众的样子。

原本这些叛军,因为不想成为众矢之的,让朝廷集中火力对付自己,尽管都起兵了,打的口号也都是除奸臣或者清君侧之类的,并没有谁自己直接称王称帝起兵。

虽然明白人都明白除奸臣、清君侧这些口号,也就是喊起来好听,为起兵造反找一个更好的借口。

都已经起兵了,就不可能再有退路,最后肯定是想自己称帝,不会有谁真的是除奸臣、清君侧,把天子身边的奸臣除掉以后,就又带着人马回去,又不是不想活了。

就算是天子反应很快,并且还率先认输了,把这些提出来的奸臣先杀了,让这些叛军没了起兵的理由,也不可能退兵回去。

但是这种做法,也不能说就丝毫没有用处了。

真要一点儿用处都没有,也不会很多人起兵造反的时候,都用这个借口了。

一来再是明白人不会相信这种理由,但是总有不是那么明白的人,肯定还是能骗到一些人加入进来。

在这种天下大乱 ,各地都有人起兵的情况下,手里面兵马的多寡也很重要,能多收一些人,肯定有一些好处。

二来就是不直接称帝,也能让天子的注意力不是主要放在自己这边。

如果只有一路叛军,这个做法倒是没有什么用。

但是在各处都是叛军的情况下,朝廷放在每一路叛军身上的精力有限,要是不把主要注意力放在他们这边,就能让他们更好的发展壮大。

谁要是率先称帝了,就是完全不把朝廷放在眼里面,肯定也会让朝廷主要精力把都放在对付他们身上,让他们的处境变得艰难。

在自家并不是一家独大,周围还有其他几路人马虎视眈眈的情况下,没有谁会出这个头。

所以原本那几支实力强劲的叛军,基于这些考虑,这几年是都没有称王称帝,只是说朝廷奸臣当道,要清君侧、除奸臣,默默的扩大自己的地盘,等待着机会。

就算是燕国公起兵的时候,找的理由差不多也是这个。

尽管说在大雍朝廷上下看来 ,他是在造反。

但是燕国公起兵打出的口号,也并不是要推翻大雍天下,而是清君侧。

不过此一时非彼一时!

现在燕国公也起兵了,就让形势发生变化了。

眼下各路叛军的实力来说,还是燕国公要更强一些。

毕竟他手里面原本就有不少兵马,不像其他人是起兵以后,才开始招兵买马。

原本燕国公代表的是朝廷平叛,在自己也有其他心思的情况下,其实是在有意保留自己的实力,并不是拼尽全力都要灭了这些叛军。

因此这三年,也只是在晋中这一片打转,消灭周围那些小股叛军,没有和那些实力强劲的叛军交上手。

那几路实力强劲的叛军,看着燕国公一直不和自己正面交手,自然也看出燕国公想要拥兵自重的想法。

但是这个做法对他们有利,可以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发展壮大 ,他们自然也是要维持这个状态 ,不会打破这个平衡。

在那个时候,无论是燕国公还是这几路叛军,都是把精力用在发展自己身上了。

可是现在燕国公也起兵了,这个平衡就被打破了。

在燕国公还在为大雍朝廷平叛的时候,要保存实力、拥兵自重,是不会对他们动手。

等到天下是燕国公自己的了,难道还能容得下其他人也各自占据一方?想也知道不可能。

明白燕国公把现在还属于朝廷的那些地盘占领以后,肯定还是会打自己等人手上这些地盘的主意,这几路叛军自然也要想办法。

虽然说都没有称帝,可是都已经起兵了,现在也是占据一方了,这种一方诸侯的日子过久了,就算实力不如燕国公,他们也不会觉得自己的实力要差多少,肯定不会直接认输、俯首称臣。

尤其是这些有实力的叛军,头领原本也都是有地位的人,并不是普通百姓活不下去揭竿而起,怎么也不会这样就认输了 。

不愿意直接认输,他们也不可能等到燕国公对他们动手以后,才去想应对办法。

毕竟怎么也是趁着现在燕国公才起兵不久,还根基不稳的时候动手,对于他们来说更有利。

在这个时候,也不用再担心率先称王称帝会引起朝廷的针对,就称王称帝更加合适了,至少在身份上占据上风了。

就像那些尊大雍皇室血脉为帝的叛军,哪怕扶持的是傀儡帝王,也可以理直气壮的斥责燕国公为乱臣贼子 ,自己代表的才是正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