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祁市长抓经济,很强!很硬!(1 / 2)
“想必,达康书记以及各位同志,都下乡走访考察过,那些乡镇村屯的状况了吧?”
祁同伟眉宇一闪,歪斜着脑袋,盯着李达康等人。
李达康支吾着说道。
“我刚调任来林城市不久,主要精力集中市区,暂时还没下乡走访考察!”
祁同伟毫不客气地道。
“达康书记,找理由,可以找一大箩筐。”
“如果我们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都是坐在办公室里,遥控,或者看看报纸,喝喝茶,悠哉游哉。”
“那么,谈何带领老百姓走出脱贫致富的泥淖?”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可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求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践行,都要去落实。”
李达康虽然作为市委书记,但被祁同伟这位市长,一番批评指责。
那完全是一个屁也不敢放。
因为祁同伟说的,都是客观事实,不是诋毁,更不是诬蔑。
其余市委领导班子也是默不作声。
或是低垂下头。
祁同伟扫了一眼,心里就有数了。
这些领导干部,不用想,必然都是口号喊得震天。
根本不会真正去想一些利于民的实事。
“我要说的,第四步,那就是要下乡走访考察,了解当地的具体情况。”
“譬如,我们林城市管辖下的乡镇、村屯,很多地方都还是传统的农耕方式每家每户,靠着那一亩三分地,还是最原始的牛耕。”
“有水源的地方,就种植稻谷,没水源的地方,就种植玉米。”
“各位,你们想一想,以林城市为山区地带,靠种植庄稼,能有多少收入?”
“能解决一家老小吃饭问题,都谢天谢地了。”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哪里会想什么发家致富的路子。”
“正所谓思路决定出路,如果这种局面不改变,那么,林城市根本别指望走向富裕之路。”
“所以,我们得替老百姓改变思路,才能谋出路。”
“根据我的考察,林城市气候适宜,温和地带。”
“像这些乡下,那些土地,完全可以改变耕种方式,以传统农耕,转变成为种桑养蚕。”
“同志们,你们知道种桑养蚕吧?”
“咱华夏是丝绸之国,自古以来,种桑养蚕,那都是老祖宗传承下来的行当了。”
李达康深吸一口气,震惊而又诧异地道。
“那个,祁市长,这让老百姓的土地不种庄稼,改变成种桑养蚕,那老百姓吃什么呀?”
“总不能让老百姓餐餐吃蚕蛹,顿顿炒蚕蛹吃吧?”
祁同伟“呃”了一声,“吃蚕蛹不好吗?高蛋白质!”
“这不比穷得叮当响,喝西北风香?”
一番看似调侃,引得一众市委领导班子忍不住笑了。
“两位领导都挺幽默!配合得很默契呐~”
“看来林城市经济腾飞指日可待了。”
“不得不说,祁市长的想法比较超前,比较有见地。”
“是啊,我觉得,祁市长的关于振兴林城的方案可行,有机会让林城飞跃。”
“……”
祁同伟打量了几眼李达康等市委领导班子。
“你们一定都心里犯嘀咕,如果老百姓不种地,改种桑养蚕,那吃什么?吃蚕蛹吗?还是喝西北风?”
“错了,特错特错!”
“你们要知道,在这些贫困落后的乡下,一年到头,一家人的经济收入,能有五千,那都是富裕之家!”
“年底了,能宰杀一头两百斤的肥猪,当做过年的年猪,那都是家道殷实!”
“甚至有些家庭,一个月能吃上三回肉,那都是家境很好了!”
“按照一年算下来,所有的农耕土地,种植稻谷、玉米,一年一季收成!”
“可,如果我们领导干部,带着老百姓种桑养蚕,蚕需要一定适宜的气温,而其生长周期,大概一个月,产一批蚕茧!”
“从三月份开始第一批,到九月份最后一批,一年下来,差不多六批蚕茧产量。”
“每一批按照张数算,每一张蚕茧产值大约在90-120斤!”
“按照市面上收购蚕茧的价格,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一家人,一年六批次蚕茧下来,但凡用一批次蚕茧的钱,购买粮食都足够一家人一年吃了。”
“剩下的五批次蚕茧,那都是纯收入,刨去人工肥料等成本。”
“这绝对是对老百姓是一种增值增收的,那么,一年到头,什么万元户,什么年底宰杀一头三五百斤的肥猪过年……”
“家家户户有肉吃,不是小意思吗?”
“况且,一旦大批量种桑养蚕,我们在乡镇、县一级,开办蚕茧收购或加工厂,同样也能够解决不少就业问题。”
“吸纳当地一些剩余劳动力,让他们不用外出务工,留在当地就有厂子上班。”
“那么,又是茶叶经济林,又是种桑养蚕,又是有厂子工作。”
“多管齐下,对于老百姓增收,走向富裕之路,是不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