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谁也想不到,这翻天覆地的改变(1 / 2)
最近这段时间,李林已经设计出一套完善的机制,他称为之‘米元潮汐’。
这米价如果常年在低位也不行,到时候只怕这些商人都要转行,不玩大米了,那样也就没人来存米了。
所以必须要有波动才行,存米的人少了,他就加息同时减少供应,让米价温和上涨,粮商就会开始屯米存到他这,好一边赚利息一边等价格涨起来后卖出。
等存米的太多了他就降息,同时增加供应,让米价温和下跌,逼着粮商卖出。
李林连米庄的新招牌都想好了,就叫米联储。
接下来半个月,在李林的操盘下,粮商们没能等来米价的大幅上涨,那涨幅甚至还不如利息的收益,因此来存米的粮商络绎不绝,米联储的大名传遍了全国,大小粮商纷纷津津乐道,又时常因利息的波动骂骂咧咧。
李林每天都会派人出去打探实时米价,这样既方便自己也方便了粮商,粮商们把分号都开到了码头,这里成了最大的粮食港。
米联储大厅每天变动的大米价格,同样也刺激着所有赌徒们的神经,炒米之风一时盛气。
米联储的人气越来越高,这让码头迅速成长到了另一个高度,码头成了拥有各行各业的商业中心。
很快各大钱庄的分号也开了起来,码头即将一跃成为金融中心,相应而来的还有各种娱乐业,这都得益于码头前期的道路规划,既宽敞又有序。
李林只需要分配好足够的地,安顿这些新来的移民就行了,但作为县令的高不凡要考虑的可就多了。
这天,高不凡刚从原州治所的所在地,平方县,回到百里县,原州治所也就是原州的州衙所在地,这州衙的长官也就是高不凡的上司,原州刺史张上人。
高不凡的马车,此时正行进在街道中,街上的商家住户,如今有很多都已搬到了李槐村码头。
这百里县的街道如今变得清冷了不少,正如他此刻的内心一样。
马车拐了几个弯后,停在了袁府大门口,袁府的下人,看到是高大人的车,便殷勤的上前,扶高不凡下了车,然后直接将他引入府内。
袁府内的庭院蜿蜒曲折,精美的假山假水错落有致。
不一会,袁府的下人领着高不凡,来到一处厢房门外。
厢房内袁望秋正来回踱步,神色不安,看到高不凡后,急忙迎上前去。
“你可算回来了,刺史大人怎么说?”
高不凡径直走进厢房,缓缓的坐下后,脸色凝重。
“刺史大人已经上奏朝廷,结果待尚书省商议。”
“这么说,传闻是真的?那李槐村果真要取代百里县?”
高不凡叹了口气,接着道。
“恐怕不光是取代百里县,听刺史大人的意思,本州的州衙恐怕也要搬到李槐村。”
这李槐村码头的动静这么大,身为原州刺史的张上人不可能不知道。
两日前高不凡被张上人叫去时,本以为会得到上级的夸赞,令高不凡没想到的是,这张上人不仅没有半句夸奖,反而他自己看上了这码头。
他当着高不凡的面,直接写了奏折递了上去,把这建码头的功劳全归到他自己头上。
任谁也想不到,事情会变成这个样子,毕竟谁能料到,那码头能发展的如此快,袁望秋怯怯的问道。
“那高大人,你呢?”
高不凡摇了摇头,这半路突然杀出个刺史大人,他也没辙。
“我还能怎么样,等候调令呗。”
“这。。。这可怎么办?你走了,我这绸缎庄的生意怎么办啊?”
“等你盘下米庄,你那绸缎生意不做了不就行了。”
“你这话说的,你难道不知这绸缎生意,背后关系到的是谁吗?那是我说不做就能不做的吗?”
高不凡当然知道,这绸缎生意背后的直接受益人,正是户部尚书卢净远。
他来的路上已经想清楚了,这袁望秋想要保住这生意,接下来就必须按照他说的做。
“既然你我都没有退路,那只有一个办法了。”
袁望秋听到这话,不由得紧张起来。
高不凡走到袁望秋身前,低声说道。
“事不宜迟,你赶紧写信给户部尚书卢大人,让他想办法保我做原州刺史,这位置将来可是块大肥肉,往后盯着它的人只会越来越多,得趁早拿下。”
袁望秋眉头一皱,看来是十分不情愿,这卢大人虽说是他老婆的堂哥,但为人低调谨慎,平时基本没有来往,袁望秋也不敢随便去麻烦他。
“这事可没有那么容易,只怕需要打点的环节太多。”
高不凡的话既然已经说出口,他也不藏着掖着了,不管成不成,这事必须试一试,由不得这袁望秋再思前想后了。
“你到现在还看不出来吗?”
“大人指的什么?”袁望秋被问的一愣。
“那码头短短一个月就发展成这样,那米庄就是个摇钱树,
你有了那米庄后,别说什么绸缎庄了,什么打点了,以后你我二人联手,还愁什么样的买卖会拿不下?什么样的关系打不通啊?”
袁望秋听得出来,这高不凡的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