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四十七章 灭三族(1 / 2)

加入书签

酒肆掌柜见终于有人替自己撑腰了,他慢慢地直起了身子,指着度支使的脸,怒骂:“哼,狗官,你狡辩!你们一直和我们说的都是征收百分之九十的税!小的斗胆问一句,我们多缴纳的税,到底去哪里了?是不是都进了你们的口袋里?”

度支使立即否定,“没有,绝对没有!我们一切都是奉命行事!”

李豫沉吟,眼底露出凶光,“听命行事?你听谁的命行事i?这商人税收,是本王和陛下一起敲定的,你们竟然擅自篡改,这是欺君之罪,应当斩立决!”

听到要被斩首,度支使有些慌了。

“王爷,这我们真的只是奉命行事,至于是谁也真的不能说。请您原谅!”说着度支使重重地磕了一下头。

他的哀求,并没有引起李豫的一丝同情。

李豫起身,走到他的面前,只说了一句话,“跟我回王府。”

度支使有些不解,“王爷,小的还有公事要办,恐怕”

李豫打断了他的话,“你要是想活命,就得乖乖地听话办事,懂吗?而且,你可别忘了,陛下,还封本王为同平章事。”

同平章事就是唐朝的宰相。

宰相基本都是三品以上的大员,他度支使一个小六品的度支使,不敢不从。

离开酒肆之前,程大勇也带着一队训练有素的官兵到了。

“程大勇,今天是月末,你去张贴告示,晓谕长安城中所有的商户新的税收政策。”李豫从怀里掏出了好几张盖有红印的纸张,递给了程大勇。

程大勇虽然斗大的字,不认识几个。但是,记忆力算不错,把李豫交待他的一些新税收政策要点都背了下来。

他每到一条热闹的大街上,必定敲锣打鼓,然后把告示专门贴在告示栏上。

这个告示栏,是官府专门用来张贴官府各种新政策的,这也是李豫向李隆基推荐使用的。

一听说,政府有新政令,许多长安的老百姓,纷纷围观了过来。

程大勇见人多了,就让士兵张贴告示,他自己则是在一旁,用最通俗的语言,给老百姓科普税收知识,以及为什么要征收税收。

比如,给商人征收税,是为了能够把这些钱用在征兵、维护长安秩序、以及修路的用途上。

当然,这些话也是李豫教会程大勇说的。

“原来我们胡人的税,真的和汉人的税是一样的!之前的这些官员简直就是中饱私囊!”

“经营困难,没有挣钱也是可以免税的,只要提供足够的相关证明即可!”

“而且商人要是想从政也可以,只要能够考上,大唐永远欢迎胡人来参与大唐的治理!”

围观的人当中,有不少是胡人,他们看到一条条友好的新政策后,非常的激动,不由自主地鼓起了掌。

大唐繁盛的那几年,其实有不少汉人、胡人已经通婚,有了孩子。

但是,在大唐各地,依然有不少歧视胡人的事件发生。

这也是大唐治安不稳定的一个因素。

李豫这番举措,是想向天下的胡人证明,现在的大唐,依然是那个开放的大唐,海纳百川的大唐!

广平王王府中。

度支使被带到了李豫的练武室内。

李豫为了能够让这幅古代的身体,跟上前世的体质,他不仅在院子外,修建了非常接近现代的健身器材,而且在室内也弄了一个。

为的是,一旦天气不好了,还可以在室内练。

度支使战战兢兢地看着室内那好几个圆乎乎的大铁圈子,他紧张地咽了咽口水,“王爷,您有什么话,直接问。小的能说的,都会尽量说。”

李豫挑挑眉,“本王还没有开始呢,你就这么着急地招供了?”

度支使艰难一笑,尤其是看到李豫左右手一边一个大铁圈子,呼哧呼哧地开始练习什么奇怪的招式时,他更害怕了。

他真是害怕,李豫突然拿这两个又黑又笨重的大黑圈,把自己的脑袋砸扁。

不过,他似乎是想太多了。

因为,李豫只是在练习自己的肱二头肌。

他作为一个王爷,专门请铁匠打造了好几个不同重量的哑铃,专来用来练习无氧运动的。

他没想到,这在度支使的眼里,成为了酷刑的刑具。

“王爷,微臣拿命发誓,小的真的只是按照上面的指示去办事。小的收到的钱,只是拿了一小部分,剩下的大头,都交给上面的人了!您要是不信,您可以去小的家里搜,绝对没有私藏什么钱。”

度支使在看到李豫幽暗的室内健身房后,他想到了武则天时期的各种酷刑传说,整个人说话都在抖。

武则天在当了皇帝后,为了镇压异己,提拔了许多酷吏。

有名的“瓮中捉鳖”,就是把瓮烧得通红,然后把人塞进去,再盖上盖子。

如此的酷刑,几乎是惨绝人寰,没有哪一个人能够撑得过去。

所以,武则天时期的冤假错案,也是创作了历史之最。

度支使不想让自己死得这么惨,所以,他招供了一点点。

李豫把右手边的哑铃,重重地放在地上,冷眼瞥了一眼度支使,“你这算是招供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