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1章 你的良心让狗吃了?(1 / 2)

加入书签

经过调查,原来是范大人的管家因被范大人训斥,怀恨在心,勾结顽固派伪造书信。

八王爷林宇得知此事后,怒不可遏:“这等背主求荣的小人,实在可恶至极!”

范仲淹在一旁,面色阴沉:“是我管教无方,竟让这等小人有了可乘之机。”

八王爷安慰道:“范大人莫要自责,谁能想到这管家如此丧心病狂。”

随后,八王爷下令将那管家和参与此事的顽固派一并捉拿归案。管家被押解到堂前时,依旧嘴硬狡辩:“范大人对我不公,我不过是为自己讨个公道。”

八王爷怒喝道:“你这无耻之徒,范大人一心为国为民,训斥你也是因为你行差踏错。你不思悔改,反倒勾结奸人陷害主家,罪无可赦!”

那管家顿时吓得瘫软在地。顽固派们也纷纷跪地求饶,声称是受了管家的蛊惑。

八王爷冷哼一声:“尔等为了一己私利,妄图破坏新政,陷害忠良,如今证据确凿,还有何话可说?”

范仲淹看着这些人,痛心疾首道:“我一心推行新政,只为大宋富强,百姓安康,你们却为了个人恩怨和利益,做出这等不忠不义之事。”

最终,管家和顽固派们都受到了应有的惩处。但此事在朝堂和民间都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有人借此对新政再度提出质疑,认为是新政导致人心浮动,才有了这等不忠之事。

八王爷在朝堂上力排众议:“新政乃是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岂能因这一小撮人的恶行而废止?若因此退缩,才是真正让奸人得逞。”

范仲淹也表示:“此次虽历经波折,但更坚定了我推行新政的决心。绝不会让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在八王爷和范仲淹的坚持下,新政继续推进。但他们也更加谨慎,加强了对身边人的管理和监督,以防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夫人,看来新政快要成功了,八王爷兴奋的说道。

八王妃微微一笑,眼中满是欣慰:“王爷为此付出诸多心血,如今总算快要见到成果,实乃我大宋之幸。”

八王爷感慨道:“这一路走来,诸多艰难险阻,若不是范大人等一众忠臣志士齐心协力,怕是难以走到今日。”

“是啊,王爷。”八王妃轻轻点头,“只是如今虽形势大好,却也不可掉以轻心,那些反对新政的人未必会就此罢休。”

八王爷神色一凛,道:“夫人提醒得是,本王自当谨慎。不过,只要新政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纵有再多阻碍,本王也绝不退缩。”

八王妃握住八王爷的手,柔声道:“妾身相信王爷定能成就这番大业。”

此时,管家匆匆来报:“王爷,范大人求见。”

八王爷连忙道:“快请。”

范仲淹走进厅内,行礼后说道:“王爷,近日新政在各地推行顺利,百姓们皆拍手称赞。”

八王爷笑道:“这皆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范大人,接下来还需继续巩固成果,切莫让那些反对派有机可乘。”

范仲淹郑重应道:“王爷放心,下官自当尽心尽力。只是,如今仍有部分地区的官员对新政执行不力,还需严加督促。”

八王爷沉思片刻,道:“此事本王会着人处理,定要让新政得以全面落实。”

几人又商议了一番后续的事宜,范仲淹方才告辞离去。

日子一天天过去,新政的成效越发显著。农业丰收,商业繁荣,军队也日益强大。

然而,就在众人沉浸在喜悦之中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悄然降临。

启奏陛下,边关告急,50 万辽兵已经越过长城,朝沧州逼近。

朝堂之上,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宋仁宗面色凝重,当即下令:“速召八贤王,杨宗保,包拯入宫,共同商讨退敌之策。”

不多时,八贤王、杨宗保和包拯匆匆赶来。

“诸位爱卿,如今辽兵来势汹汹,朕心甚忧,不知诸位有何良策?”宋仁宗急切地问道。

八贤王率先开口:“陛下,当务之急,需速速调遣精锐部队增援沧州,务必守住城池。”

杨宗保抱拳说道:“末将愿亲率杨家军奔赴前线,与辽兵决一死战。”

包拯沉思片刻,道:“陛下,战争不仅在沙场,亦在后方。如今需确保粮草军需供应充足,同时稳定国内局势,以防有人趁机作乱。”

宋仁宗微微点头:“诸位所言甚是。八贤王,你负责统筹后方军需调配;杨宗保,朕命你即刻率领大军出征;包拯,你则要留意朝中动向,防止奸人作祟。”

众人领旨后,迅速行动起来。

杨宗保回到军中,点齐兵马,日夜兼程赶赴沧州。一路上,杨家军士气高昂,誓言保家卫国。

八贤王在京城,组织人力物力,源源不断地将粮草和军备运往前线。

包拯则在朝中明察暗访,揪出了几个企图趁战乱谋取私利的官员,稳定了朝局。

沧州城下,辽军气势汹汹,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攻击。杨宗保身先士卒,指挥将士们奋勇抵抗。

辽军见久攻不下,就大摆天门阵,有诗云:

“天门阵列兵百万,杀气腾腾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