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八十六章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1 / 2)

加入书签

女帝站在秦辰身侧,听到他方才喃喃自语的那句话,一时间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你是想降服杨师厚?莫不是犯了癔症,连这样的话也能说出口?杨师厚可是大梁的邺王,他怎么会归降我等?”  女帝实在是想不出来,究竟要付出怎样的代价,才能让这杨师厚归顺。  人家可是一个王,在大梁几乎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这样的人,怎会放弃现有的一切,背叛大梁?  秦辰对女帝的话不以为然。  “总要去试试的。在这个世上,任何事情都是有代价的,只要我们出得起筹码,没有什么事是绝无可能的。  更为重要的一点,对于杨师厚这个人,我们非但有着足够的筹码,而且我还可以创造筹码,让他不得不降!”  秦辰说着,看向女帝。  “打开城门吧,我去会一会他。”  “开城门?会不会太过冒失?”  “无妨,杨师厚是個聪明人,聪明人都有着自己的顾忌。在不清楚城门后究竟是什么东西等着他们的时候,他是不敢带人冲进来的。  当年诸葛孔明一座空城,都能吓退司马仲达的三军,如今凤翔城内人马俱在,杨师厚怎么敢贸贸然就盲目进城?”  杨师厚坐在马上,原本正打算先派出攻城队进行一轮攻城战,不料前方的城门忽的打开,走出一骑。  后方士兵见状,顿时出现了一阵骚动,杨师厚右手一竖,止住身后骚乱;双腿一夹,坐骑朝着前方慢慢走去。  “你是何人?”  “老将军虎威犹在啊!在下秦辰,大唐不良人!”  “大唐都亡了,老夫可不记得不良人和岐国有什么关系。”  “以前是没有,现在有了。老将军不在汴州养老,却带着大军前来伐岐,他朱友贞的脑子不好使,老将军为什么也跟着犯迷糊?”  “哼,食君之禄,分君之忧!陛下自然有着他的打算,身为臣子,只需做好自己的事便可。”  “好一句‘食君之禄,分君之忧’!如果我没记错,老将军也曾吃过大唐昭宗皇帝发放的俸禄吧?为何却没有分担昭宗之忧呢?”  谎言虽可伤人,但真相才是快刀!  在攻心这件事上,经历过后世文化熏陶,通晓华夏历史的秦辰,自忖不输任何人。  果然,听闻这句话,老将杨师厚苍老的面容微微抽动,终究还是忍了下来。  秦辰看得分明,捕捉到了杨师厚脸上不易察觉的面色变化。  心乱了?  乱了好啊,就怕那种油盐不进的人!  “竖子无礼!自古以来良禽择木而栖,唐亡而天下乱,老夫也不过选择了最有实力的人辅佐,又有何错?”  “自然无错!可是那朱温倒反天罡,弑君篡位,荼毒天下,辅佐这样的暴虐之人为君,和为虎作伥又有何区别?  如今朱温父子已死,那朱友贞好大喜功,喜怒无常,实非人君之相!老将军既知‘良禽择木而栖’,为何还栖息在大梁这棵烂了根的树上?  难道老将军不知道这世上,还有树倒猢狲散这句话么?奉劝老将军一句话,大梁没几天好活了,不如趁早选个好地方养老!”  一番诡辩,说的杨师厚双眼微眯,胡须倒立。  他虽擅长领兵作战,但是斗嘴诡辩,实在是差的秦辰太远。  好一会儿,杨师厚才缓过心神,重新审视跟前这位带着面具,声音却很青涩的小将。  “你说这么多,无非就是想要让我退兵!如此看来,二十万大军的确是让岐国急了,宋文通就派你这么个小将出来?  小子,任你舌绽莲花,说的天花乱坠,到底还是要战场上真刀真枪的做过一场,才有说话的权力。  一会待我大军攻城,一举拿下凤翔城,我看到时候你小子还有什么话可说!”  杨师厚不愧是身经百战,打得晋国大将周德威、猛人李存勖抬不起头的名将,很快就从微澜的心神中恢复过来,一针见血的对着秦辰说道。  秦辰闻言,亦是暗自喟叹。  这老将属实难以对付,比此前初出茅庐的耶律德光,不知道要高出几个段位。  “杨老将军说的不错,只有做过一场,才有话语权!不过您就如此笃定,这凤翔城是能够一战就拿下的?  十数日前,漠北王族耶律德光率五万大军围困朔方城,三万大军攻城一天,我不过只是凭借城头五千守军,就守住了朔方城。  如今凤翔城内军民一心,上下一体。不说凤翔城固若金汤,可老将军想要一战拿下,未免口气太大了点!”  面对杨师厚的威逼,秦辰未让半步,面具之下的双眼,满是冷漠。  便是见惯了生死的老将杨师厚,也暗暗心惊。  此人竟是朔方城那位十日败敌的将领,难怪会有如此气势,这宋文通还真是好运,没想到岐国之内,还有这等才能的不良人扶持!  “雪夜奇袭,千人千骑就敢冲阵敌营;孤城死守,五千城防军守城一天,寸土未让;翌日反攻,联合宥州定难军,速战契丹狼族,从而一战定胜负!  如此用兵之道,老夫也是不得不为之叹服。小子,说实话,老夫很欣赏伱,如果你来投大梁,我定然保你无虞。  甚至收你为徒,继承老夫衣钵,如何?你先别急着拒绝,老夫给你一天的考虑时间,明日此时之前,等你答复!”  说罢,杨师厚调转胯下坐骑,面向数万大军。  手中长枪一竖,“全军听令,归营!”  凤翔城头上原本胆战心惊的守军,见到敌军退去,顿时欢欣不已。  “太好了,敌军撤了!”  待秦辰入城,守卫连忙关闭城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