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2章 铁牌使,你到底是谁?(1 / 2)

加入书签

没过多久,沈巧玲就端着热气腾腾的汤走进来。  小心翼翼的放到桌子上,立马抓着自己的耳垂,似乎这样能起到降温的效果。  陈一瞄了一眼小巧玲珑的沈巧玲,笑着:“没想到玲儿还能烧的一手好菜?”  “那是。”沈巧玲骄傲如孔雀趾高气扬,似乎面对这样的夸奖,那是理所应当的。  “这是什么汤?”陈一发现刚端上来的汤面上飘着枸杞。  “甲鱼汤。”沈巧玲说话间就帮陈一盛了一碗,“公子,这汤听说你们男人都喜欢喝,我特地做的,你尝尝。”  “额。”陈一愕然的看着那牛奶色的甲鱼汤,突然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家有良妻,甲鱼难医。  陈一端起汤简单的吹了吹,浅尝了一口,这味道似乎可以跟酒楼的大厨相媲美,不得不说,沈巧玲做汤的手艺真是一绝。  没一会儿的功夫,陈一就把那碗汤喝完,刚放下碗,沈巧玲一把拿过去,又盛了一碗,“公子喜欢喝就多喝一点,听家里长辈说,它可以让男人变得更男人。”  “你也坐下吃吧。”陈一说道。  这也不怪这小妮子懂得多,在她这个年纪,在这个时代,有很多已经嫁人,相夫教子。  沈巧玲坐下来后,一直低着头吃饭,似乎不敢看向陈一。  “好香啊……”  忽然,门外传来一道声音。  “玉儿姐姐,你回来啦,快去洗洗手吃饭。”沈巧玲听到声音抬起头看向门口说道。  没一会儿,看到慕容玉儿从门口走进来,陈一也说了声:“饭菜刚做好。”  沈巧玲在陈一说话的时候,就帮慕容玉儿盛了一碗饭,后者坐下后,自顾自的吃了起来,兴许是饿了的缘故,那是一碗接着一碗。  这一切陈一都看在眼里,瞧这孩子饿得。  三碗下肚,慕容玉儿这才放慢了速度,说道:“第五明甫要我带句话给你,人早就在了。”  这话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陈一差点没惊掉下巴,他信中可是要第五明甫给他派几位高手过来,对方却说早就在了。  关键是他没发现有人在跟踪自己啊,难道……想到这里,陈一看向慕容玉儿和沈巧玲,可怎么看她们两个都不像是武功高强的样子。  慕容玉儿似乎发现陈一在盯着她看,当即说道:“别看我,我不是对方的人。”  “额。”陈一愕然,好直白的回答。  想了想,陈一再次问道:“第五明甫可有说,我要怎样才能联系对方?”  “他说,你就别想着拉拢了身后的人了,他是你拉拢不起的存在。”慕容玉儿说道。  “他这话说的,我是那样的人吗?”陈一没好气说道。  “他说你是。”慕容玉儿说道。  卧槽。  这都猜得出来我要说什么?  不过,他选择相信对方,那就是对方对他没有恶意,不管对方有什么目的,最起码对方现在不想让他死,这就足够了。  吃完饭,陈一和慕容玉儿,沈巧玲聊了一会儿人生,就离开了院子。  ……  大牢。  陈一来到关押徐应平的牢房。  “徐大人,估计还要委屈你一段时间了。”陈一无奈的说道。  徐应平诧异的说道:“啊,难道是出了什么变故?”  “嗯。“陈一点了点头,说道:“刚刚偶然间听到莫奕和战无生聊天,对方多次提到兵部侍郎的名字,而且还在密谋着什么大事?所以为了不打草惊蛇,只能先委屈徐大人了。“  “事关金牌安危,这算不得委屈。”徐应平说道。  金牌?  陈一注意到徐应平把兵部侍郎比作金牌,而他在徐应平的房间找到那一块是一块铁牌,难道这是代表他们的等级或者官职?  内心猜测着,表面却是没有显露半分,说道:“其实不瞒徐大人,我怕对方想杀徐大人你灭口。”  “此话怎讲?”徐应平不解问道。  陈一说道:“徐大人,你自己想想,对方为何千里迢迢来到雷水县?  还不是因为他们早就收到了密保,知道了这里发生的事情,而徐大人你是本案的关键人物,一旦你出事了,那就死无对证。  到那时,证据还不是他们说了算。”  徐应平眉头一皱,说道:“大人你的意思是,对方作伪证,拉兵部侍郎下水?”  “不错。”陈一说道:“只要没有人证,加上他们的密报,要办成这件事不难,或许徐大人你还不知道,现在二殿下代理朝政。”  “真的?”徐应平显得有些激动,但看到陈一忧心忡忡的样子,疑惑的问道:“大人,二殿下代理朝政不是好事吗?”  “是好事,但也是坏事。”  “怎么说?”  “对方的目标直指兵部侍郎,这就说明了不少问题。”陈一说道:“按照祖制,理应由太子代理朝政,现在变成了二殿下,太子难免心有不甘。  还有朝中一些老顽固,对于礼法十分的看重,他们会反过来对付二殿下,而兵部侍郎乃二殿下的左膀右臂,一旦出事,可想而知,最终得益的是谁?”  “我明白了。”徐应平恍然大悟,说道:“莫奕他们是太子的人。”  继续说啊,陈一内心着急,平常不是挺精明的一个人吗?  你不继续说,他怎么挖坑给你跳。  果然徐应平没有让陈一失望,短暂的沉默过后,继续说道:“我是本案关键的人证,所以我不能死。”  真聪明。  陈一内心一喜,面无表情说道:“我建议徐大人先虚与委蛇,假装愿意指证兵部侍郎,这样一来徐大人性命无忧,二来可以在三司会审时方将对方一军。”  “此计甚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