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八百九十章红与黑(1 / 2)

加入书签

郭村长知道康瑛和时江远夫妻两个,见多识广,眼界开阔,不会在意他这点小心思。

于是,他索性就把自己进城后的遭遇,向他们吐槽了一番。

时江远听完,才诧异地道:“我以为你早就在城里买房子了,没想到还是没买成呀!”

“对呀,人家单位集资的房子都是自己要住的,而且这几年才有单位开始集资,都是新房,价钱又便宜,大家住得美滋滋的,怎么有人舍得卖?

城里倒是有一些二手房有人想卖的,基本上都是那种单位的职工,买了集资房之后,老房子不想住了,想趁机脱手。可是那些老房子,都是又旧又破的,说实话我也看不上。

虽说咱们过去房子是在农村,但好歹也是2层的小楼,亮亮堂堂,在城里要卖的那都是什么呀?

就是电视报纸上说的城中村,臭水沟里污水横流,电线像蛛网一样,连我这乡下人都看不上。”

郭村长说着摇摇头,叹了口气。

康瑛忍着笑,想起当初郭村长迫不及待把房子卖给她的时候,一副再也不想回农村的样子。

所以说不是农村不好,留不住人,而是只要农村条件改善了,吸引

力还是挺大的,后世不是有好多小资,厌倦了都市的喧嚣和负累,一心向往田园生活吗?有些人还特意跑到乡下租房子,改造后入驻,发到网上,总会引来一片艳羡之声。

康瑛道:“郭村长,那你就再找块地,盖新房,回村里来吧,农村山好水好,还有那么多邻居亲戚。”

郭村长当初卖房子的钱,如果没有乱花的话,也是够他再盖一栋楼了。

郭村长见康瑛这么说,又开心地道:“也是,你们给的价钱还是很公道的,要回家盖房子也不难。”

其实何止公道,康瑛当时给他的钱,在县城里买一套房子再加上装修、家电置齐也够了。

在农村盖房子,宅基地不值钱,不象县城那么贵,自家盖房子的话,按现在的价格差不多是一平方米80块就有了,村长盖两层小楼,150平方的话,最多只要10万块出头,剩下的钱还可以装修一下。

“行啊,你回村里什么都方便。”时江远道,“连菜也不用买了,自家有地种点就够吃了。”

郭村长抓了抓头发,道:“倒也是,做村长也有便利,我要申请土地什么的,上头郭,手续要办比较

快。”

郭村长在这夫妻俩面前也不讳言,反正他这点小能量在康瑛和时江远眼里根本不算什么。

说完这些闲话,郭村长就把今天灾民受灾情况登记表递给了时江远,说:

“村民多少都受灾了,这些是所有的情况统计,看起来主要还都是瓦片被风吹走的比较多,坍塌的有几处,不严重,主要都是围墙,咱们村没有地质灾害点,也没有古滑坡带,所以死伤的风险还是比较小的。”

“哟,这么快都统计出来了,郭村长好利索,那我明天就去联系做慈善的企业,捐助灾后重建。”时江远接过那张表单道。

郭村长办完正事,又说了几句客套话,就起身告辞离开了。

康瑛看了一下时江远手里那份表格,统计出受灾的村民共有31户,整体受灾损失的情况达到了15万元,这个数字大约和他们走村串户时看到的情况也差不多,应该在数据上没有掺假。

时江远便继续联系唐佳会,让他明天再叫一支工程队进来,帮着村民修屋顶和围墙,所有的费用都由他这里支出。

唐佳会当然是答应不迭,没有一句推辞的话。

这种情况下,连曲江

市也是遭了灾的,工程队肯定吃紧,到处抢险救灾,时江远见他还挺仗义的,不想欠他这份大人情,便随口把从村里到县城这段水泥路浇筑工程的活交给了他。

村里现在的路面虽然都硬化了,但是从村口到县城这一段差不多5公里的路,还都是泥路,平时倒点碎石子,推土机一压还是挺板实的,但是一到下雨天泡久了,被重型货车或者拖拉机轮子滚过,路面就变得坑坑洼洼、泥泞不堪。

因为这条路不是属于国道、省道,而且现在各乡镇通往县城的路也都是这种情况,就算是要铺路,也要先铺往镇区的主干道,一时半会顾及不到这里。

时江远和康瑛经常出入,早就觉得这条路不方便了,但是要当有关部门铺,怕是要等到猴年马月,于是时江远趁着这个机会,便和唐佳会支应一声。

当然,这条路的立项征地各种,就需要唐侍会自己去找人搞定,资金方面由他们全额支付。

唐侍会和他们夫妻合作过,知道他们言出必行,资金雄厚,高兴得很,甚至一口就免掉村里村民救灾维修的费用,说由他那支出。

修一条路的利润还是比较

可观的,这也算是给时江远的一点折扣了,时江远一想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出钱的还是他,也就不再坚持。

当然,路修好受益最大的是他和康瑛,既然要在这里长期居住,铺路修桥,既是方便自己,也算是积德行善吧。

夫妻二人一天忙忙碌碌,都为这台风的事情转了。

到了掌灯时分,所幸电厂的及时维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