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章 037(3 / 5)

加入书签

激动得眼泪汪汪:“殿下这一去好久,总算是回来了。” “府中一切可还好?”刘子岳等他稍微冷静了一些后问道。 陶余高兴地说:“好,都好,殿下放心,就是忙了些。” 两人还没说上几句话,鲍全郭诚也回来了,见到刘子岳都非常激动:“殿下我……” “大家坐。”刘子岳询问了兴泰的情况,又聊了去松州的见闻,最后谈起了正事,“糖厂可准备好了?” 郭诚点头:“按照公子的吩咐,已经建好了,就在河边不远处,锅炉灶台火炭也全部准备齐全。” “那我们明日试试。”接着他又对鲍全说,“开荒暂时停下来,让大家开始收甘蔗,先按传统的办法熬糖。” 南越这边盛产甘蔗,不少人会熬糖之法,就是将甘蔗削皮切段,榨汁熬制,等熬干水分,变得粘稠时放置一段时间,冷却之后,糖液就会凝固,变成糖,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便是这时候的糖,也称黑砂糖。 做法很简单,就是费工时。这样的糖一两都得二三十文钱,普通人家大多都舍不得吃,是富贵人家才能经常食用的食物。 刘子岳想将这种黑砂糖做成白糖就需要过滤掉杂质渣滓,给糖浆脱色,使之变为白糖。 现代很简单,直接过去汁水,熬煮,用活性炭或是骨炭之类的除去糖色即可。 但兴泰这地方没有煤炭,而且即便有挖出来也要经过复杂的工艺才能制成活性炭,别说现在制不出来,就算能,也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了,成本太高了。 所以刘子岳不打算采纳,而是准备用泥土的吸附性来使糖浆脱色。 熬好的糖浆用泥水淋下,吸附掉黑色的杂志,剩下的便是白色的糖霜。 这个方法说起来简单,但到底是没做过,第一次试验的时候,毫不意外失败了,很多糖浆跟泥水流到了一起,浪费了半桶糖浆。 他们又改进了装备,将瓦溜下方的孔弄小一些,速度放慢一些,这次成功了。 等看到泥水和杂质流入了下面的大缸中,瓦溜里留了一层白白的糖霜,大家惊讶不已:“这……这就成了?白色的真是糖吗?” 刘子岳让人刮了一勺子上来,笑道:“尝尝不就知道了。” 鲍全伸出食指沾了一点舔了舔,一股甜味在嘴里扩散,他用力点头:“甜,好甜啊!” 其他人见了,也赶紧伸手去沾了一小块糖试试,入口即化,没有任何杂质和其他的味道:“好甜啊,比黑砂糖更好吃。” 那是当然,因为除掉了杂质和渣滓,而且颜色也更好了。 刘子岳高兴地说:“大家辛苦了,今天制的糖,都平分了,每人一份,能分多少就看你们自己了!” 听到这话,大伙儿跟打了鸡血一样,立马忙活起来,当天就炼制了两百多斤白糖,一人分了二两多。黑砂糖都要二三十文钱一两,这肯定更贵,算下来不得个小一百文钱一两啊,大家都舍不得吃,揣在怀里带了回家,收起来,等家里人有谁不舒服的时候冲一碗汤水,可是了不得的滋补品了。 兴泰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砍甘蔗,运甘蔗,削甘蔗,制糖。 因为人太少,连女人孩子们都出动了,他们力气小,砍甘蔗,给甘蔗剥皮拖到大路上,等马车过来拉还是做得到的。 不过要近二十斤甘蔗才能制一斤糖,所以哪怕大家如今卖力了,蔗糖的产量并没有大幅度提升,一天的产量达到六百多斤后就很难提升了。 刘子岳清楚,这主要还是因为现在都是手工劳作,而且兴泰的人不够多,即便能出动的人都出动了,也只有一千多人,所以生产效率提不上去。 短期内找不到人,他只能从其他方面想办法,尽量用畜力代替人工劳动,比如榨甘蔗这事,最初是青壮年汉子干这活,特别辛苦,效率也有限。 刘子岳让人特制了一个巨大的石磨,比普通的大了好几倍,磨盘呈倾斜状,可以将甘蔗从一侧塞进去,等磨盘碾压过去,汁水就出来了。 只是甘蔗甘蔗渣比较粗,很容易堵住磨盘,隔一会儿就要停下来清理一遍,但即便如此,效率也比人手工榨汁要快不少,而且这个活女人老人都可以胜任。 榨完汁的甘蔗渣可以烧,也可以做肥料,直接拖到地里,过几个就腐烂了,再种植庄稼,地里就不怎么缺肥了。 刘子岳不光自己想办法提高效率,也鼓励大家想办法提高效率,凡是能想出办法的,经过采纳后,奖励三斤白糖。 这极大地激励了大家的积极性。 大家集思广益,想各种办法,有的能用,有的试过之后行不通,但整体上还是提高了效率,十天后,蔗糖一天的产量已经达到了八百多斤。 刘子岳盘算了一下,这会儿甘蔗的品种还没优化,加上是新种植的甘蔗,产量远不及后世,一亩地只有两千多斤左右,接近二十斤才熬一斤白糖,还要扣除一部分损耗,一亩地只能产一百斤左右的蔗糖。 这次收割的甘蔗是年初种下的那一批,总共有三千亩左右,也就是说,算下来总计大概能产三十万斤的白糖。 当然这只是预估的,实际上可能还有些出入,但应该差不远。 可依照现在的效率,恐怕需要一年时间才能将这批甘蔗熬制成白糖。 他算是明白为什么糖会这么贵了,实在是太废人工了。 刘子岳琢磨了许久,决定在甘蔗田里建临时的榨汁熬煮脱色工坊。 南越气温高,就是冬季通常也有十几度,不用考虑保暖防风这件事,所以工坊不用建墙,只要将大木桩打进地下,在上面盖上屋顶,挡住雨水即可。这样一来,工程量会小很多,几天就能建一个临时的工坊,用完之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