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3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1 / 2)

加入书签

冬季,寡妇街大多数商贩的生意都不错。

临近元旦的时候,生意进入顶峰。这是小商贩们最喜欢的季节,做生意最大的好处就是上不封顶,有时生意好了,一天就能顶人家上班族半个月的工资。

就好比在寡妇街卖过小百货的瓜勺,平时看起来也不那么起眼,和人打交道也不多,就有人给他取了个外号叫“瓜勺”。瓜勺是最早一批的下岗工人,为了生计被迫当了小商贩。主要就卖毛巾和袜子。可能是毛巾和袜子比较轻巧吧,瓜勺做的是流动生意,每天轮流在各个乡镇赶集,下雨不下乡,就近在寡妇街摆摊。

洪城第一批商品铺面问世的时候,瓜勺一气全款在国道旁买了六个崭新的铺面,小商贩们都震惊了。说起来当时的房价便宜,但和那个时代的收入相比,那也不便宜啊,何况是国道旁边的铺面,还一溜儿六个。

大家伙还以为瓜勺是在哪发了意外之财呢!

瓜勺改行之后才说出来了他起家的秘密。

商贩们都知道小小生意发大财的道理,瓜勺就是典型。瓜勺只是表面看起来勺,其实精着呢,大家都想进城做生意,他瞅准的主要是市场是农村,卖小百货,农村的量更大,而且农村没那么多讲究,价格实惠些就好。他便找到那些破产的毛巾厂,袜子厂,给厂长一些回扣,低于市场的价格把货批发出来。

比如毛巾,一块钱一条的批发价,零售卖3块钱,一条毛巾毛利赚二块钱,一天最多的时候卖四五百条,可以赚上千儿八百块钱,那时很多人的工资一个月才两三百块钱,那是个什么概念?

瓜勺为了掩人耳目,非常低调,因为他卖的商品单一,外人也看不出生意好坏。他去的时候是一堆毛巾袜子,回来还是一堆毛巾袜子,以为他没卖掉呢。有一回他饿了在餐馆点了个菜,有人说他:“钱没赚着,还吃那么好,真是不会过日子。”

哪怕是做小生意,水也很深。若不是那些个破产企业的负责人中饱私囊,瓜勺也不可能赚到那么多钱。

也就是说,商贩们对外人说的永远是生意不好做,不赚钱,到底赚没赚钱, 赚钱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反正,顾城是赚了钱的。

欧阳俏也是赚了钱的。

沈玲就更不用说了。

但沈玲其实她压力很大的。

因为她做的是礼服,不是大众化的服装,单靠洪城的销售量,根本就养不起她的厂子。她的订单很多都是来自网上。

别看在洪城,她没有什么实力强大的竞争对手,但在网上,她的竞争对手也挺多的,做这一行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沈玲说等过完元旦节,她厂里就得进入淡季了。太早进入淡季的话,影响自己的收入是一方面,还会影响工人的收入。工人收入少了,就不能安心工作,因为工人是靠工资养家糊口的。工资受了影响,人心不稳。养不起工人的话,人一走,到时就不好招人了。

这倒让燕子和欧阳俏挺吃惊的!

每次有困难,都是沈玲出手帮她们的忙,没想到她也有她的难处呢!

尤其是欧阳俏,沈玲真的是帮了她的大忙了。

现在的乔敏,理科成绩虽然也谈不上质的飞跃,但状态已经非常好了。为了能好好辅导乔敏,欧阳俏也开始重启了她的读书生涯,她陪着乔敏一起慢慢研究,探索,上次月考,乔敏的数学考了75分,物理考了70分,相比之前的从来不及格,乔敏已经是非常振奋了。孩子嘛,只要肯付出,并对自己充满了希望,那前途肯定也是光明的。

白天忙做生意,晚上忙辅导孩子,欧阳俏确实都没怎么顾得上沈玲了,主要是她那么牛逼的一个人,哪想得到她也有会难题呢?

主要是沈玲有难,欧阳俏和燕子也感觉挺无能为力。

但沈玲就是沈玲,她很快找到了解决办法。

她打听到广州元旦节后要开服装展会,全国各地都有批发商要去参加。这对她来说是很好的机会。

沈玲决定要去广州寻找商机。

为了能拿出像样的样品,她简直就是不分昼夜地在厂里设计样品,熬夜熬出了黑眼圈,整个人都瘦了一圈。

看到沈玲那么熬,欧阳俏算是明白了沈玲说她遇上乔中明是她的福气了。确实,嫁给乔中明,确实是吃些婚姻的苦,但她真的省了很多生活的苦。至少,她从来不会像沈玲那样不分昼夜的熬过夜。

元旦节很快过了,沈玲总算是熬出来了十来个样品,三百套衣服。她准备出发广州,可是问题又来了,她一个人怎么去呢?

这三百套衣服,拿不动就不说了,就算拿了过去,到那一个人怎么摆弄?这可不是下个乡赶个集,随便挂上去那么简单。这可得注意灯光、角度,以便顾客拍照,一个人根本摆弄不了啊。

沈玲本来想让老公陈浩请几天假陪她一起去,可人家陈浩说:“我好歹也是银行堂堂一个经理吧,我自己的事情都忙不过来,请假帮你去摆地摊,你觉得合适吗?”

沈玲没办法,想找个工人去。工人一开始倒也愿意去,可一听说要介绍产品,要选角度拍照,都说:不行不行,我只会老老实实干活,洽谈生意不行,可别给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