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七十七章 赵佶转移压力(1 / 3)

加入书签

金国人全该死!阿骨打是畜生!金兀术是王八!

赵佶恼怒异常。怎么做生意这么不讲诚信呢?

童叟无欺,懂不懂?这才是做生意的态度!

金国人可到好,坐地起价。这样做生意,简直不是人呀!

五十万一下子翻了十倍,到了五百万。

这简直就是抢劫呀!即使以赵佶的富有,让他一下子掏出五百万贯也要掂量掂量。何况现在他正处在没钱的状态。

不论自己的钱还是朝廷的钱,都没多少了。

现在都沦落到去质库借钱了,这怎么能不让赵佶暴跳如雷。

借五十万还好,借五百万,对赵佶来说也是巨大的压力。因为质库可不是老百姓那么好欺负,向家不要纸钞,他不能拿一堆纸去糊弄人家。

而且还有九出十三归的利息,还是月息!

赵佶稍微一算就明白了。不说绢,只说钱。

金国要五百万,那么赵佶必须向质库借六百万出来。如果只借五百万,他能拿到手的只有四百五十万,怎么够买幽州?

所以必须借六百万。这样到手五百四十万,才能满足金国人的胃口。

可是下个月呢?他要还七百八十万。再下个月呢?足足一千万的还款压力呀!

赵佶都不敢想第三个月要还多少。他怕自己再算下去,忍不住就动了派兵抄了向家的念头。

你向家比朕这个皇帝都能抢钱,这还有天理吗,这还有王法吗,干脆我抢了你算了。

只是他清楚,派兵抄家是万万不能的。“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一句话就堵住了他行动的可能。

向家守着规矩,并没有想造反,赵佶不能平白无故的抢人家。

可是不抢,怎么还钱呢?难道真的把微山湖矿产抵出去?

现在向家已经把钱和绢筹集齐了,正运到前线,交给童贯,准备拿来买幽州。

这个借款已然生效,幽州,可以说九成九能买回来了。这本应让赵佶非常兴奋。

燕云十六州,是老赵家念念不忘的一件事。

太祖太宗都没有拿回来,可是他赵佶做到了。这说明什么?说明他比祖宗还能干!

别管怎么拿回来的,只要拿回来,就是功绩,日后去了地下,见到祖宗,可以自豪的说:“朕比你们更牛一些!”

可是兴奋之后,巨大的债务压力就笼罩在赵佶身上。钱,必须还呀。

怎么筹集这几百万贯?抢钱?不行,他总比李邦彦要脸面。怎么说他也是皇帝。

而且李邦彦抢的是土地,土地如果不转卖,也不能立刻变成钱。

赵佶现在急需的是钱,不是地。

抢士大夫?不行。那就只能抢百姓了。不是明抢,是暗抢。就是提高商税。

大宋是个商业非常发达的社会。据历史记载,宋朝的商业税站到全国税收比例的百分之七十以上。

作为对比,大明的商业税,只占全国税收的百分之十以下。由此可见大宋商业之发达。

钱,就从这里出。可是赵佶知道,即使提高了税收,从目前的“行税”——就是流动买卖的税,百钱取二,“住税”——就是开店做买卖,百钱取三,提高到百钱取五,那也不能马上筹集到几百万。

这需要一定时间,而且有巨大的压力。百姓,纵然是软柿子,可是架不住柿子太多呀!

江南方腊给赵佶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压榨也要适可而止,否则人家一造反,自己派兵镇压,那也得掏钱!

不过这件事情,赵佶不准备自己发愁了。否则还要王黼干嘛用?他是宰相,管这些的。

收税的事,归他。

提高税收,让王黼去做。但是借钱是赵佶出面的,还钱也得是他。而这个钱要的如此急,赵佶必须想新的办法。

他一下子想到了向家要的抵押品。

微山湖那个地方的矿,是自己的。那个矿是石炭,不能立刻变成钱,可是还有一块,是可以马上变成钱的。

这就是利国监。利国监是铁矿,而钱,本身就是铁。

大宋的货币种类繁多。有铜钱,有铁钱,有金

银——这也是流通货币,只不过是大额的,很少在市井巷陌使用。

既然向家要钱,而钱就是铁变得,那么让利国监十倍百倍的生产铁出来,然后铸造成钱不就完了吗。

这简直是太聪明的想法了。赵佶立刻为自己的头脑大大的佩服了一番。

这件事,别人或许办不成,可是秦牧肯定能做成!他是半仙,而且他就是现任的利国监知监,这事正归他管。

妥了,找秦牧。

秦牧没想到借款的事情兜兜转转,最终麻烦落到了自己头上。

他是想拿下利国监,而且实际上也拿下了利国监——都当了知监了。只是他要大炼钢铁,可不是为了做大宋的钱币。

那一炉炉的钢水,将化成钢枪,子弹,战车,为他统一天下冲锋陷阵。

怎么可能浪费在做死沉死沉的钱币上呢。

赵佶的新计划立刻让秦牧陷入了巨大的麻烦。

如果要实现赵佶的要求,起码利国监的铁产量要扩大十倍,同时还要大量招募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