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董瑞和武月(1 / 3)
“击鼓!”
战鼓声音响起,瞬间撕开了这片土地的平静。
这里是东胜州之东几百里的一片草原,草原上孤零零的散落着几十间土房子。根据带路的俘虏交代,这是“大饭铺”村。
真是个好名字呀。近卫团一连一排排长董瑞望着前方村落,冷静的观察着情况。
,河滨,东胜州到手之后,下河套地区已经完整的落入了秦牧的手里。
这里是秦牧规划中的农业基地。无粮不稳,什么时候农业都是基础。可是秦牧偏偏不能时刻都在这里,毕竟这里有折可求,他还是了解农业,能管理农业的。
微山湖那一带的工业建设,离了秦牧玩不转,所以秦牧只能暂时离开了这边,把一切都交给了折可求和石遗。
不过在离开之前,秦牧已经拟定了一个完整的计划,包括种植,养殖,水利,工业等等,这一套科学发展规划,都在折可存和石遗的公文包里面。
虽然只是不厚的一摞纸,可是折可求和石遗却觉得重逾千斤。
计划太庞大了,他们简直觉得就是拼死拼活,也未必完的成。
不过近卫团的字典里面没有失败二字,建设也是另一种方式的作战——石遗等高级军官早就明白了这点,所以建设上的失败,也就是军事上的失败。
石遗决不允许近卫团的第一次失败落在自己身上!
折可求一样的志存高远,越有难度,做起来才越有动力,未来的收获才能更大。
所以他们俩每日里不停的工作,为了落实秦牧的计划努力。
说一千,道一万,搞建设没有人是不行的。
现在秦牧能搞起来的工业,全部都是劳动密集型,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而下河套这片地区,面积是府州的几倍几十倍,开荒种地也需要大量的人口。
所以折可求和石遗兵分两路。折可求负责从大宋移民过来,而石遗负责从大宋之外的地方找人。
找人,这话说的委婉,其实就是抓人。
这事折家没少做,他们经常去西夏抓人——抓来就是奴隶,可以干活。
当然,西夏也常来大宋这边抓人,这件事谁也别说谁,就看拳头大小。
现在石遗负责抓人这一块
,他就把近卫团一连一分为三。三排守卫地方,一排和二排,各自负责一路,带着折家军沿着黄河两岸搜索,把见到的劳动力全抓回来。
这片地方,经过连番的战火,已经没有成规模的势力了。
金国二太子抓走了耶律延禧,就达成了目标。他的人马已经退回了金国的老窝。辽国残余势力也被金国给打没了,而西夏也被金国打残了,现在这块地方根本没有真正的军队存在。
近卫团能遇到的顶多是马帮,土匪。这样的敌人根本就不成为敌人,别说近卫团有跨时代的武器,就是没有这些,用冷兵器也能打的土匪哭爹喊娘,还别说有大量的折家军跟着了。
折家军现在出征比原来轻松太多了。因为他们不用带着盔甲了。
一套盔甲好的几十斤,坏的也十几斤。千里无轻担,长途行军,多一点份量都是很累的。如今一下少了几十斤死沉死沉的铁,他们轻松太多了。
一排长董瑞是这一路队伍的最高长官。折可求事实上已经放弃了对军队的控制。
识时务者为俊杰。见识过热兵器时代的战争,折可求清楚,自己这点人马,就算是再多也没用。在秦牧的近卫团面前全是炮灰而已。
一群炮灰,折可求当然不会当宝贝一样留着。
所以他非常乐意的就把折家军交给了石遗。甚至都有点迫不及待的放手。
折可求知道,秦牧是要扩军的,而扩军的话,折家军近水楼台先得月,大量的新兵要从折家军里面出。
这样一来,随着近卫团的发展,自己的势力不但没有降低,反倒会更加的提高——近卫团充斥着折家军,自己是他们的老上级,自然有一番势力。
而折家军上下也见识到了近卫团的厉害,他们只要不是傻子,就知道自己这一套过时了。近卫团才是以后的方向,所以他们每一个人,只要想当兵吃粮的,全都愿意加入近卫团。
董瑞本就是折家军出身,他是在吴家庄支农的时候加入的近卫团。
这样的身份,让他更能方便的带领这支队伍,所以一路以来,近卫团和折家军配合默契,一个人也没死,就抢到了大量的人口。
近卫团的所有行动都要在事前制定周密的计划,
绝不能盲目出击,四处乱打。
这是秦牧言传身教,又定下严格纪律才能做到的。
一路上,董瑞一丝不苟的执行着战前计划。
面对大饭铺村,若是折家军来执行这件任务,自然是外面一围,然后就喊叫着冲进去了。不服的就砍,看谁敢反抗。
可是近卫团知道自己的作战目标。他们不是为了杀人出来的,恰恰相反,他们要尽可能多的保全这些人的性命——团长要的是劳动力,不是一地死人。
近卫团的作战计划是,最好在天刚亮时候包围村庄,然后用战鼓和呐喊惊动村民,再从三个方向慢慢的压迫过去,把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