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九十章 宁边纺织厂的纺织女工(1 / 3)

加入书签

西北劳动人民的希望注定不能很快实现。

棉花到毛巾,还有很漫长的一个过程,他们只能耐心的继续等待。

纺织厂是一个总称,从大方面来说,纺织厂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棉纺厂,一个是织布厂。

目前的纺织厂,仅仅建好了棉纺厂,还是在试运行,织布厂还在建设。

棉花通过抓棉机进入混棉器,然后经过清棉——除去杂质等物,梳棉——制成棉条,粗纱,细纱,络筒,浆纱等等一系列工序,得到产品,送入纺织厂,再制成各种织品——比如毛巾。

武月在编了很久很久的藤筐之后,突然就被带入了棉纺厂,成为了一名纺织工人。

工人是什么意思,武月不太清楚。不过她知道匠人的意思,工人,应该就是做工的匠人吧。

不过纺织厂并不需要她的思想,只需要她的劳动。

做藤筐是劳动,做纺织工人也是劳动,而且劳动强度要比做藤筐还要大。

厂房在武月看来,简直就是一个牢房。

那么多钢铁玩意,看起来冷冰冰的,可是厂房里面却很热很热,只热的武月想剃光头发。

汗水顺着头发不住的留下来,已经迷糊进了她的双眼,全身裹在蒸笼里面一样,几乎让人虚脱,可是她不敢有半点的懈怠,因为监工拎着棍子不断的在巡视。

谁要谁有半点偷懒,那就免不得皮肉受苦。

对于这一点,秦牧也没太好办法。他给折可求建议过,不要体罚工人。

可是折可求果断的拒绝了秦牧的建议。这不是工人,这都是抓来的奴隶。给她们有吃有喝有住的地方就很好了,难道还要求着她们干活不成?

折可求眼里只有无穷无尽的棉布,为了这点,他要榨干自己土地上的每一分力量。

对于大宋过来的移民,折可求还能正常管理,但是对于抓来的奴隶和俘虏,那就是纯粹当牲口使。

干不死,就往死里干。

总算在秦牧的坚持下,折可求改善了纺织工的生活条件。

这也是不改不行。纺织行业虽然大量使用女工,却不是

因为这个工作劳动强度低,而是因为这个工作的特殊性。

纺织工需要细致和耐心,能承受高强度的每天重复劳动。

在这样高强度工作之后,如果不能及时的获得很好的休息,就会影响第二天的工作质量。

基于这个考虑,折可求才答应了秦牧,在纺织厂按照秦牧的设计全面建设优质的后勤体系。

武月就切身的体会到这点。

随着她逐渐适应了纺织工作之后,她发现比起藤器厂的生活,在纺织厂简直就是活在天堂一样。

原来十几个一排的大通铺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整齐的三层小楼房,每四个人一个宿舍,每人都是单独的一张床。

卫生间——也就是茅厕,比起原来的旱厕强了百倍。

每一层楼的两端都是卫生间。卫生间很大,这里不但一间一间独立带门的厕所,还有一排一排一拧就会流出水来的水龙头。

纺织厂是用水大户,在纺织厂建造之前,秦牧就建好了自来水这个配套设施。

实际上武月她们这些纺织女工是第一批用上自来水的人,这点连折可求也比不了——衙门现在还从水井挑水用呢。

有了自来水,自然也就有了公用澡堂。有水,有锅炉,自然就有澡堂。

每天下班之后,能舒服的洗一个热水澡,这是武月之前做梦也想不到的生活——她根本就没有每天需要洗澡的这个概念。

实际上她没做俘虏之前,一年也洗不了几次澡——条件它不允许呀!

现在她们不但能洗澡,有了卫生间,甚至连伙食都好了许多。

纺织厂有一个硕大的食堂,这是秦牧吸取了微山湖的经验教训之后从新规划的。

这个食堂能同时供应近万人就餐——虽然现在没那么多,但是先规划出来没坏处。

如今武月她们不但吃的好,生活好,每个月还能领到不菲的一笔工资。

不过这些工资可不是大宋的铜钱,而是一些花花绿绿的纸币。

这让武月感觉到了一丝怀疑,别是用纸骗我们吧。

可是作为奴隶,她是没资格挑剔的。不给

钱不是一样也得干吗。

不过不给钱也是不行的,食堂的伙食不是免费的,要用纸币来换食物。

幸亏纺织厂工资给的够多,这样武月才能在吃饭之余还能结余下来一些纸币。

被俘虏了这么久,绝大部分人都已经没了逃跑的念头。

一来,这里的生活实际上比原来不做奴隶时候还好的多,二来,也没地方跑。上面早就宣传过,辽国都没了,他们向哪跑呢?三来,这些纸币能买到别的地方根本就没有的好东西。

比如搪瓷洗脸盆。这东西,武月攒够工资,连续买了好几个——用途不同。

不过以折可求的精明,绝不可能仅仅靠这点宣传来控制俘虏。

尤其这些纺织女工,全是秦牧亲自训练出来的,这都是自己的财富。

他规定每一房间,四人是一个小队,跑了任何一个人,剩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