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三十九章 九皇子和四太子(1 / 2)

加入书签

赵佶拼尽全力想要遮掩住张觉事件,可是事情的真相依然如风一般在汴梁城中流传。

这都是盖世太保和克格勃的功劳。根据秦牧的指令,两大情报组织不遗余力的揭露朝廷的软弱无能,皇上的狼心狗肺。

张觉,这样一个深明大义,弃暗投明的进步人士,却被黑暗的朝廷和胆怯的皇帝给出卖了。

他的头颅,如今正悬挂在平洲城头。这就是大宋的伤疤,无时无刻不被天下人嘲笑。

赵佶知道这个情况自然火冒三丈,可是他却没地方发泄。全汴梁的人都在说张觉,骂朝廷,他总不能把所有人都杀掉。

这一来不现实,根本不可能做到,二来即便真的做到,那自己岂不是成了孤家寡人——名副其实的。

不能杀人,又不能让天下人指着鼻子骂朝廷,这可怎么办?

他召集了几个心腹,想商量出一个办法来平息“谣言”。

众人七嘴八舌好久,也谈不出什么结果。这也是必然的,事情毕竟是他们做出来的,难道他们做都做了,还不让百姓说嘛?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个道理,诸位都是明白的。

如果有可能,他们当然愿意把百姓的嘴都给塞住,可是这操作难度太大,太不现实了。

最终还是李邦彦出了个主意:“陛下,百姓都是短视的,他们的眼光,只看到眼前一点点。所以只要弄出一个更大的事件,自然就能冲淡这件事。”

赵佶觉得这个思路不错。那弄出个什么大事件呢?总不成朕杀了你当替罪羊吧。

如果杀了李邦彦能平息众怒,赵佶到是不在乎这么做,可是显然李邦彦份量不够。

杀了太子到是真正的大事件,可是这件事……,别想了。太子又没谋反,做这事简直是猪狗不如。

“什么大事件有足够份量?”赵佶觉得还是问李邦彦比较好。

“军事上丢的面子,自然军事上找回来。如今外有金国,内有天师军,朝廷如果能在两方面有所突破,自然会让百

姓知道朝廷的英明。”

“打金国?”赵佶倒吸一口冷气。李邦彦不是疯了吧,金国如果那么好打,我至于把张觉交出去吗?难道朕不要面子吗?

“当然不是打金国,臣建议加大对天师军的打击力度。让高太尉加紧攻克江宁府。”

赵佶觉得这到是个办法,可是天师军也不好打呀。

别说江宁府了,就是润州高俅都没拿下呢,不打下润州凭什么打江宁呢?

“高太尉已经尽力了,可是天师军也不是软柿子,不好捏呀。”赵佶罕见的说了实话。

高俅的战报一直没有断过,前线的情况赵佶都知道。

敌人不但有天雷,还有火炮,现在两边每日里就是火炮和天雷对着轰,谁也奈何不了谁。

“人多势众!”李邦彦说道:“陛下,还要给高太尉增兵。”

“哪里还有兵?”赵佶能派的都派出去了,再从哪里找呢?总不能连守卫汴梁的禁军都派出去吧。

“禁军厢军已经调无可调,但是草莽间还有各种民团。官家如果发一道圣旨,号召天下的民团去讨逆,一起去打天师军,这就是一支新军,而且全不用朝廷掏钱掏粮草,所耗不过是一道圣旨而已。”

这个办法好。赵佶顿时就动心了。

不花一分钱就能招来大军,简直是太好了。

众人都觉得这事可以办,但是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他们是在以朝廷的信誉为代价的。

圣旨是不花钱,但是为圣旨背书的是大宋朝廷。交子的泛滥,让朝廷的信誉已经丢了大半。

不过交子还只是骗钱而已。但是这张圣旨,已经是骗人性命了。

没有钱,没有粮,也没有甲胄兵器,只凭一张纸就让百姓去打天师军,这是极度不负责任的做法。

当响应号召的百姓去了前线死光之后,剩下的就全是对朝廷不在意的人了。

如果全天下人都对朝廷不在意,那么这个朝廷还有可能稳定的存在下去吗?

不过这时候赵佶可想不到这些,既然这

是个办法,那就赶紧办。

但是用民团打仗,也得有个主将。这个主将最好有地位,却无实权——赵佶可不想在禁军外再出现一支有实力的军队,西军就够他头疼的了。

想来想去,赵佶突然想起了九皇子赵构。

这个民团武装,最好还是掌握在自己人手里,真正的自己人,自然只是赵佶的十几个儿子。

从年龄来说,赵构是最合适的。他今年刚满十八岁,没大到能拉起一股势力,又过了小孩子的年纪,不至于被人轻看。

好,就是他了。

于是赵佶下了一道圣旨,封赵构为江南兵马大元帅,统领天下民团,讨伐天师军。

大宋是没有兵马大元帅这样一个官阶的,这就是一个虚职,随便写的。赵构顶着这个名头,现在什么也干不了。

他还是只能在汴梁城里吃喝玩乐,根本是不可能实际带兵的。

但是这毕竟是个全新的名头,是个新开始。

有了这个名头,赵构可以名正言顺的去一些以前他不能去,或者不方便去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