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6章 西安门外咸宜坊(1 / 2)

加入书签

将监视张溥和福王的任务交给刘若愚后,朱由检就直接回了后宫,一波朝会下来,他是真的累了。

别看他全程都没说过几句话,但却不代表他一直闲着。

整个朝会从头到尾,他都一直在观察,观察着二十三个大臣,从他们的语言,表情,神态等等方面,来衡量对方,一场朝会下来,他大致摸清了情况。

对朱由检来说,这次朝会很重要,是今后帝国中枢政务处理方式的转变,今天算是以后的预演。

对大臣们来说,这次朝会很重要,朝会上的发言,算是他们的首秀,以后是龙是虫,仕途是否顺畅,全靠今天的表演。

所有参加朝会的人,有人收获很丰富,给皇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人很惶恐,他们发现皇帝的胃口似乎很大,极难满足,有人则很诧异,今上乾圣帝,似乎和前面几朝皇帝大不相同,他对民间以及大明的情弊,非常了解,每每有的放矢。

一个过分精明,且了解世情的皇帝,对文官来说,可不怎么样,尤其是这位皇帝还在不断通过在政务和战争来磨练自己,那就更可怕了。

看看历史上的朱元璋和朱棣,他们统治时期,文官被压成

什么样了,国家完全是按照两人的规划而进行的。

现在,似乎就在发生这个转变,皇帝在慢慢将自己的意志,施加在这个帝国。

“多事之秋啊!”从皇极门退出来的官员们无不这样感慨着。

而那些各部门的员外、郎中、书办吏员,看着自己大佬从皇宫中出来,似乎有些不对头的样子,怎么这么愁眉苦脸?

作为年末一场皇帝亲自召开的朝会,这次会议本就很吸引人,大家都纷纷猜测,皇帝会说什么,会布置什么任务吗?

会不会又有类似于涨俸禄这样的好事?虽然他们都知道不可能,但并不妨碍他们幻想。只是,从自家大佬脸上来看的话,朝会的过程,似乎并不乐观。

而接下来的忙碌,也反应了这个猜测。

从尚书和侍郎回来后,六个部门就忙碌了许多,其中,尤其以户部和兵部最为忙碌,无数个任务从被尚书布置下来,让下面的书办跑断腿。

而更夸张的则是,兵部右侍郎南居益竟然年都不过了,直接带着人,拖着五十万两的大钱,从蓟镇开始,巡视长城沿线九边。

这次他可是杀气腾腾,带着尚方宝剑而来。

同样忙碌的还有都察院,

各种文书如同雪片般飞往地方,嘉奖,褒奖,斥责,就半年多来,各地都察院的情况,做一个总结,好的得到表演,做的不好的则遭到斥责,而后,则是让人眼红的调令传来,让立功之人自己选择。

随后,左副都御史邹维琏带着一些佥都御史,都御史也开始了九边的巡查,点检人马,查验训练战力等情况。

这些九边的总督、巡抚、总兵们彻底慌了神,一边不停的打听消息,看看是不是要查办自己,一边则疯狂的补充筛选人马,争取能过关。

而原本难得一见的各个监军太监,也成天的泡在军营,一边怒骂呵斥,一边自己悄悄出钱,希望能补上军中的窟窿。

他们已经接到司礼监的通知,一旦这次军备涣散,点检不过关,他们连回宫的机会都没有,直接送到报社去养老。

对于太监来说,没有了权位,他们什么都不是。

三管齐下,这下九边想不整顿一番都不可能了。

吏、礼、刑、工这四个部门朱由检没时间盯着,而是任由他们萧规曹随,照着以前的样子运行,他的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兵部和户部上面,看着他们在内部整改,看着他们将工作推

动到地方去。

钱粮和兵马,这才是当前最重要的,也是大明度过最关键一道关卡的依仗,只要在乾圣二年,一战而胜,彻底狙击了女真入关的兵马,朱由检将积累足够的威望,带着大胜回朝,之后携军威来推动国内的变革。

因此,现在还处于蓄势阶段,有些事不要急,慢慢来,等待合适的时机。

时间慢慢的过去,很快步入了腊月,户部和兵部依然忙碌着,但其他部门却清闲下来,在西城区,西安门大街正对着的咸宜坊中,也发生了一个比较大的变化。

在临近西安门大街口的一处,有着好几栋宅院,如今这些宅院正在破土动工。

这里以前是一些大太监的宅院,不过后来这些太监被皇帝抄家,这些宅院也就归公。后来,这些宅院一直都闲着,没人用,不过前几天,这几栋宅院周围一些,被人买了下来,随后,便有工匠过来,将这些宅院全部给打通,汇聚成一座巨大无比的住宅建筑。

这段时日一来,宅院内部一直在不断的进行修缮,规划,改造,以便迎合某种观看的功用,一个有一个的厅、阁给划分出来,然后座椅、舞台、幕布,住宿的房间

等等,全部都慢慢成形。

一开始,咸宜坊周边的居民还会好奇的观看,等过的几日,见管束的严,习惯后,他们也不再关注,只是当做寻常。

然而这一天,周围的居民忽然发现,忙碌的工匠和遮挡之物全都撤离了,一个高高的牌楼,梳理在这栋联合起来的巨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