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官员问题(1 / 2)
徐寿道:“陛下,二甲能不能也都给我。”
赵祯放下鱼竿,没好气道:“就三甲还是我替你据理力争的结果呢,二甲,你也敢想!
你怎么不要我把一甲那三个也给你呢?”
徐寿心虚的摸了一下鼻子:“陛下要这么说,倒也不是不行...”
赵祯:“你...”
当时在赵祯书房与相公商议派往陇右官员问题。
听徐寿说要新进士,所有人都炸开了锅。
新进士都给陇右拿去了,那今年吏部考核优秀的那些县令该怎么办?
留任?人家考核可以,该升了。
给他们升官?
那空出来的位置谁去填?
可若是不升官,县令不升官,知府怎么升?
年纪小一些的还能尚且留着,可那些年迈的呢,干不动的呢?
地方位置空出来这么多,就等着新官员补充呢,结果你要把人都调到陇右去?
枢密副使欧阳靖想了想,站起身拱手道:“陛下,为何不把那些在地方上的官员酌情调往陇右呢?
这些人有过治理一方的经验,去陇右也能快速的平复下来。”
陇右那边这么大的官员缺口他们不是不知道,更何况他还是枢密使,知道陇右现在的状况。
将一些吏部考核通过的调动过去不就好了,非要新进士干什么?
赵祯苦笑一声:“陇右刚刚收复,地方匪患横行,现在最主要的还是军管状态,那些在地方作威作福惯了的文官去了,怕是要和陇右那边的军队起冲突。
所以燕国公为了防止这些事情出现,特意只要了新官员。”
欧阳修拱手道:“陛下,可我大宋地方官员也是紧缺的啊!”
大宋虽然冗官严重,可那只是荫封官员太多以及行政机关太过于臃肿导致的。
真正干实事的官员还是很少的,这么多位置就等着这些进士呢。
不然,总不能让那些靠着背景荫封个小官的公侯子弟去做事吧。
他们要是真有才能,还靠着祖辈的功劳荫封干什么,直接考去啊!
赵祯摆了摆手道:“这一批给陇右,明年我再寻个理由加开一场恩科,官员问题不要担心。”
欧阳修想了想,又道:“可新进士去陇右,担任些县令什么的还行,知州知府这些是不是有些大了。”
这个是个问题啊,赵祯还真没考虑过。
没办法,赵祯问道:“那依你所见,应当如何?”
欧阳修笑了笑,从桌子上打开了陇右新绘的地图,指着地图说道:“陛下请看,这陇右共有两府二十州,细分共六十多县,若是按照每县三名进士的分配方式,只需要不到二百人便可。”
说罢,看向赵祯道:“臣觉得,应当招安陇右为患的匪徒,给予某些特定的官职,利用他们管理地方,这样便无需这么多新进士过去了。”
赵祯沉吟片刻,看向其他人,问道:“刚刚欧阳修说的,你们怎么看?”
富弼起身道:“陛下,臣觉得这样做,很好,但是州,府一级官员该怎么办呢?
我们就把陇右的所有州府都当作下州来处理,知州是从五品官员,知府是从四品官员。
可让一个新进士,一跃成为四五品,实在是不妥啊!”
说完这些,富弼看了看众人,见他们没有反对的意思,开口道:“陛下,为何不将一些品级还差点一点,但是有地方治理经验的官员,升调陇右呢?”
赵祯想想觉得有些道理,但是之前又答应过徐寿了,脸色不由露出一股为难之色。
而且,这些为官一定时间的人到了陇右后,万一与地方起了什么冲突...
还是欧阳修开口道:“陛下,先这么做,若是有别的什么事,咱再解决!”
最后就这么拍板决定了,今年科举,三甲全都调往陇右为官,若是不够,二甲也可以给一些。
但是州府一级的,由门下商议后,吏部调配。
赵祯看向徐寿道:“这样,三甲二甲加起来,我给你凑二百个,朕与相公们议过了,你陇右一共六七十个县,二百人足够了!”
见徐寿任然要开口,一抬手,制止住徐寿的话道:“就这么定了!”
说罢,苦口婆心的对徐寿道:“朕也不容易,你体谅一下朕,就这些人,朕都是费好大的力气才要来,新进士全都给你,那大宋就全乱套了...”
徐寿见状,也没办法说什么了,只能拱手道谢。
赵祯见徐寿如此,脸色也露出了笑意,边钓鱼边问道:“听说,你家大娘子昨日带着盛家那几个丫头参加邕王置办的马球会了?”
徐寿一听赵祯这话,笑道:“是啊,还得多谢陛下和皇后娘娘。”
赵祯一听来了兴趣,这里面还有他和皇后的事?
放下鱼竿,站起身来到亭子内的桌子旁坐下,向徐寿招招手问道:“别钓鱼了,来,说说看怎么回事。”
徐寿笑着放下鱼竿,也来到桌子旁坐下道:“臣的那几个小姨子这次去出了好大的风头,哪个人看到不夸几句好教养。
若不是皇后娘娘前些时日赐下的几个嬷嬷,臣的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