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唐赛儿(1 / 3)
朱雄英听着爷爷朱元璋的笑声,心中也不禁生出几分得意。
“爷爷,若是俘了那白莲教的头头,能不能把人给我,我带去凤阳,说不定有奇效。”
朱元璋摇了摇头:“人都还没抓到呢,你就想着带走,等着咱审完了再说吧。”
朱雄英闻言,笑容不减,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他深知爷爷的智慧与决断力,对于未来的行动充满了信心。“是,孙儿明白了,一切听从爷爷的安排。不过,孙儿想着,这白莲教若能为我所用,定能在凤阳那边发挥不小的作用。毕竟,那里的民情复杂,有这样一股力量暗中相助,定能事半功倍。”
朱元璋点了点头,目光深邃,仿佛在思考着什么更深远的布局。“雄英,你有此想法,甚好。但切记,这世间万物皆有两面,白莲教虽可用,但也需小心驾驭,不可让其反噬其身。你此行前往凤阳,不仅是要治理地方,更是要历练自己,学会如何驾驭各种力量,为我大明江山稳固添砖加瓦。”
朱雄英郑重地点了点头,他知道爷爷的话中之意,也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爷爷放心,孙儿定当谨记教诲,不负所望。此去凤阳,孙儿定当全力以赴,不仅要解决那里的民生问题,更要借此机会,锻炼自己的能力,为日后更好地辅佐父亲,乃至继承大统做好准备。”
朱元璋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与骄傲,他拍了拍孙子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好,好孩子。你有这样的决心与志向,爷爷甚感欣慰。记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与挑战,都要保持冷静与坚定,用你的智慧与勇气去克服一切。爷爷相信你,定能不负众望,成为我大明的栋梁之才。”
朱雄英感受到爷爷的信任与期望,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暗暗发誓,定不辜负爷爷的期望,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为大明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紧接着,朱标感觉自己人都快炸了,平时大多数朝政都是自己处理的,这自己老爹一下子甩手不管了,自己更是忙得脚打后脑勺。
好不容易吃个饭休息一会的时间,恰好看到朱棣从自己面前经过,朱标眼睛都冒绿光了:“老四你等等……”
“大哥咋了?我还要去我岳丈家告个别呢,后天就要回北平了。”
“别走了,等着爹好了你再走。”朱棣闻言,脚步一顿,脸上闪过一丝为难之色。他转头望向朱标,那双平日里沉稳的眼眸中此刻却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坚决。
“大哥,此次回北平,我有要事需处理,且已与众将领商定多时,不宜更改。再者,北平乃是大明北疆重镇,需得我亲自镇守,以防不测。”
朱标闻言,眉头紧锁,他深知朱棣的责任重大,也理解其苦衷,但眼下父皇病重,自己独木难支,实则是需要每一个兄弟的支持。
“老四,我知道你的难处,但眼下父皇病重,朝中局势微妙,我身为太子,既要监国又要照顾父皇,实在是分身乏术。你若能在此时留下,对我和父皇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
朱棣沉吟片刻,他明白朱标的难处,也理解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他深吸一口气,似乎在做着某种艰难的决定。
“大哥,行倒是行,不过你叫俩人,我给北平写个信,叫我那副职待我管理好北平,不过我也不敢留京师太久,北平那边少了我在,怕那群崽子惹出什么事来。”
朱标见朱棣如此通情达理,心中稍安,他拍了拍朱棣的肩膀,感激道:“老四,你果然是我最得力的兄弟。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多了。你速去速回,记得路上小心,从你岳丈家回来,记得直接来奉天殿找我。”
朱棣点了点头,随即转身离去。
朱标想了想,本想叫着老二老三一起的,一想起他俩那性子,还是算了吧,免得上了两天朝,大臣少一半……
另一边,朱元璋重病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大明,甚至有消息声称朱元璋要驾崩了,一时之间谣言四起,百姓们纷纷惆怅不已。
这刚过了几年的好日子,怎么这位对付鱼肉百姓的好皇帝就病重了,也不知是谁带的头,从南到北,由西自东,竟然在民间统一的给朱元璋立起了长生牌。
随着朱元璋病重的消息在民间迅速扩散,一种前所未有的凝聚力悄然在百姓心中生根发芽。虽然谣言四起,但更多的是对这位开国皇帝的深深敬爱与不舍。
各地的庙宇、祠堂前,自发设立的朱元璋长生牌位前香火不断,百姓们虔诚地祈祷,希望这位明君能够战胜病魔,继续引领大明走向繁荣昌盛。
在这股民间力量的推动下,一些地方官员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责任。
他们深知,唯有更加勤勉地治理地方,减轻百姓负担,方能不负朱元璋的期望与百姓的寄托。
于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廉政风暴悄然兴起,各级官员纷纷自省,力求在朱元璋病重期间,能够用实际行动来稳定民心,维护大明的稳定与和谐。
得知这一消息的朱元璋哭笑不得,朱棡和朱樉和各路小王爷都回了封地,朱棣留在了京师陪着朱标一起处理事务。
徐膺绪带着徐妙机和沈万三,先行一步,去凤阳进行考察了,朱雄英手下的众人,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