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7章 西征大元帅刘昭(1 / 2)

加入书签

刘昭与几人手忙脚乱地解释了好一番,才让她们勉强相信了他真不是对小姑娘有兴趣。

刘昭这一天过得提心吊胆的,直到第二天才整理好了心情,这一天于他而言,或许将改变他现有的命运。

这一天,京城的官员们起的格外的早,人人都想看病榻之上的老皇帝会选谁作为西征军主帅。

作为在朝廷中各有站位的官员们,他们自是极为重视这件事的。

大周国原本的选帅制度极为严格,均以军功爵制度为主,而西征统帅这个职位,则具备了时效期,也就是说,等西征结束,便也卸职交印,若是表现好的,自然会被得到皇帝的赏识,加官进爵,若是表现差的,兴许这辈子的管身便难保了。

而朱晏显然就是前者,作为上一次西征的统帅,他以势如破竹之势以短短数月时间便将西狄大军重创,使最近几年内西狄一直无法积蓄出足够的力量来对付大周,因在西征中的出色表现,朱晏得到了独治一军的权力,并被老皇帝暗中委以重任。

一个个官员快步迈入朝廷中,期盼地望着那龙椅的方向,均想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选出大

帅人选。

过往的情况中,大帅人选乃是皇帝在朝堂上口头选定,之后再赋予帅印以及调动大军的虎符,然而今天,朝堂上的百官左等右等,也没有等到身穿龙袍的老者,顿时议论纷纷起来,那几个身材魁梧就连衣袍都有些遮掩不住的也有些等不及。

今日的朝堂格外的热闹,就连大殿外的广场也是站满了文武官员。

西征选帅是近年来大周百姓以及百官最为重视的一件事,选对人了,福泽边关百姓,选错了,遭殃的也是边关百姓。

武将中的有些则是对大帅之位可谓是势在必得,这其中则以平阳侯几人为首。

见皇帝迟迟不来,文官们大多将视线投向站在武官一列中几近站在最前面的一个佩剑男子,大多都在私底下嘀咕着。

“平阳侯可是对这次西征大帅之位最有力的竞争者了,也不知道圣上会作何选择。”

“那可不好说,要我看,最能当选大帅一职的,还是得上一次的西征元帅,朱家的朱子生。”

“朱子生确实厉害,可我听说他并不参与此次西征。”

在文官们讨论大帅人选的时候,武将中一些站位稍稍靠后的

忍不住看了那个佩剑男子,在几人讨论到朱家的朱子生的时候,他们其中一些目光敏锐的察觉到了对方在那一瞬间握了握拳头。

朝臣们大多都知道朱家的朱子生跟这位平阳侯的恩怨情仇,二人自小便相识,年龄也相近,偏偏彼此相看两相厌,从小两人就在各方面做竞争,一直互有输赢,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二人相继为官的时候才稍稍收敛了一番。

可实际上二人只是将表面上的争斗转入暗地里罢了,直到一个当上统领一军的大将,一个成了平阳侯,这才有些偃旗息鼓的意思,可随即朱晏便成了西征大帅,并且用短短数月打破西狄,授封大将军,又在气势上压了他左青一筹,这让左青这几年每逢看到朱晏的时候,都忍不住暗地里直咬牙。

眼见圣上迟迟不来,左青也有些等不住了。

往日早朝的时候,左青可不完全不会来,对他来说,在朝堂上站一刻钟比让他与狮虎搏斗还累,而百官也是清楚这位平阳侯的性子,所以今日才对这位看起来很平静的侯爷啧啧称奇。

就在众百官也有些不耐烦的时候,龙椅一旁便多了一道

手持圣旨的身影,众人还未反应过来,便听那太监说:“奉天承运,皇帝沼曰”

百官连忙跪了下来,聆听圣旨,就连文官之首一直眯着眼假寐的丞相王出此刻也是毕恭毕敬地跪了下来聆听圣意。

“近年边关告急,西狄贼寇屡犯我大周边境,为扬我大周国威,教化番邦蛮夷,宣扬朕之仁义,兹任命左卫将军、昭王刘昭为大元帅,统兵七万,征伐蛮夷,务使番邦蛮夷知我大周国威,臣服于大周,其所到之处,亦如朕亲临,望卿勉励,莫负了大周上下的期盼,钦此!”

左青本来还听着听着脸上还有些喜意的,直到听到任命昭王刘昭为大元帅的时候,脑袋嗡得一下便放空了,到最后他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走出那大殿的。

左青懵了,但那些武将之中亦是有不服者,校尉曹林便站了出来,朝那手持圣旨的大太监道:“敢问公公,圣上为何任命刘昭为西征军主帅?刘昭此人为人处世,圣上应当再清楚不过才是。”

大太监笑了笑,道:“曹校尉有所不知,近日来昭王夺得春狩魁首,又表现不俗的头脑与武功,令圣上

龙颜大悦,当即决定了令其为西征主帅,好生磨砺一番。”

大太监这句话显然是没办法令武将们满意的,

此时只见谏官中站出一人,朝老太监拱了拱手后便径直道:“恳求圣上收回成命,万万不可任命昭王为主帅!”

百官见此时还有人站出来,还有些诧异,直至看清那人面孔的时候,便释然了。

谏官,自大周有史以来,便一直是个让皇帝们又爱又恨的存在,爱的是对方有时能在皇帝发病的时候指出皇帝犯的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