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六十七章 城门(1 / 2)

加入书签

一个能成就功名霸业的人物,总有他身上的闪光点。

李自成也不是一无是处,只不过成王败寇罢了。这家伙,其实是个极难对付的角色。

李岩,绝对是西汉张良、明初刘伯温式的人物,可惜他遇到的李自成充其量不过是个没出息的贼寇。李自成自始至终只不过是个鼠目寸光毫无远见的小角色,他没有什么大的志向。他没有汉高祖刘邦的识人之能,没有明太祖朱元璋一统天下的雄心。

李自成压根就没有想过当皇帝,后来甚至于打到了北京城下,他也压根没想过打进皇宫取而代之。他的目的很单纯,抢一把就走。

奈何此时的明军已经一溃如沙,主动自开城门迎接。这种白捡的便宜李自成怎能放过,甚至于占据了北京城,李自成也是不改流寇本色。捐银助饷把北京城榨干,然后纵兵奸银掳掠。但凡他要是听进去李岩的一句劝,也不会落得最后的下场。

所以,李岩这种人才绝不能落到李自成之流的手里。李岩是那种心怀匡扶天下志向的人才,他是对大明的体制失望透顶,这才把毕生抱负寄希望于李自成。奈何,最后李自成带给李岩的,同样的也是失望。

甚至,最后李自成明知李岩是冤枉的情况下,依旧是冤杀了这个人才。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李自成根本成不了气候。充其量,李自成就是个流氓屠夫,他的造反就是祸国殃民。

如果李自成始终采取李岩的建议:尊贤礼士,除暴恤民、假行仁义(这里的假行是假手的意思),禁兵淫杀,收人心以图大事。那么后来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很可能就会在华夏历史上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不再被满清统制二百余年,而是改成大顺国民了。

民间广布流言:“闯王仁义之师,不杀不掠”童谣,“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家都欢悦。”这些,都是出自于李岩之手,正是李岩的拥护,才使得李自成迅速壮大。

可惜,后来占据了北京城的李自成面对纸醉金迷彻底的迷失了自我。他已经完全将李岩的劝诫抛诸脑后,这不得不说是历史的悲哀。

但此时的骆养性是不知道的,他不太明白这个皇太子为什么要让自己去找一个莫名其妙的人。而且,皇太子是如何知道有这么一个叫李岩的人的,却又不得而知。

可是太子殿下说的严重,骆养性不敢怠慢:“殿下放心,下官这就去办。只是殿下,恕下官多言,若是、若是那李岩不肯就范,或是他预先投奔了闯贼,我等该如何。”

朱兴明想了想:“斩草除根,既不能为我所用,必杀之!”

李岩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可是若此人铁了心与朝廷作对。那么,朱兴明宁可杀了这种不世出的人才,也不能留给敌人。如果他是曹操,他不会让关羽活着回到刘备身边。

骆养性一拱手:“属下明白了。”

但凡是朱兴明吩咐下来的任务,有该出八分力气的骆养性都会出十分。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在太子爷面前彰显自己的能力,将来朱兴明登基了,好傍大腿。而且这次朱兴明说的这么严重,骆养性自然是更不敢怠慢。锦衣卫就算是不惜一切,也得把这个叫李岩的弄到京城。

朱兴明也知道骆养性的能力,当下欣慰的点点头:“要快,本宫就怕来不及。一旦此人落入李自成之手,后果不堪设想。”

孙传庭离京赴任,在离京之前,据说皇太子把他召去二人彻夜长谈足足谈了一整夜。谈的内容是什么旁人无从得知,只是许多人看到,孙传庭赴任之时的时候,意气风发。

这个世界,从来都不是以你的意志而左右。人生就是问题叠加着问题,理想中和现实总是有着不可逾越的差距。

朱兴明以为,至少上天会给自己时间专心对付国内的乱象。他没有期望孙传庭短时间一举灭掉李自成,只要把李自成打垮打残,使得他不能为祸。毕竟,最可怕的不是李自成本人,而是李自成生长的土壤。

李自成有多可怕,李自成不可怕。一个流寇而已,可怕的是大明糜烂的自身。正是猛于虎的苛政,正是无官不贪的朝廷,正是土地兼并的豪绅,他们造成的民不聊生,这才使得李自成有了发展壮大的空间。

星爷里的苏乞儿说过一句话:如果你真的英明神武,使得国泰民安,鬼才愿意当乞丐呢。

同样的道理,如果崇祯皇帝英明神武,将大明朝整顿的国泰民安,就算有一百个李自成,也拉不起一支造反的队伍来。

骆养性找到千户李浩,将这个极其重要的任务交给了他:“李浩,你带几个人,速去河南开封府杞县。将一个丁卯年举人,叫李岩的或是李信的,将此人带到京城。不管用什么办法,软的也好硬的也罢,抢也要将此人抢来。此人是皇太子殿下钦点之人,万万容不得半点闪失。”

李浩曾跟随朱兴明北上辽东,对于这位皇太子是佩服的五体投地。既然是太子吩咐,那里还有半句话可说:“大人放心,小人定会不辱使命。”

“记住,如若此人已投靠贼寇,你们伺机将其铲除,咔嚓”骆养性在自己脖子上一抹。

京城铁骑,自南城门飞奔而出。南城门的守兵没有丝毫敢上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